成长心理上班这点事儿

反思日记—变好最简单的方式(一)

2017-03-20  本文已影响130人  90后呆颜仁
反思日记—变好最简单的方式(一)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人在其所处环境形成自己的性格、行为习惯及三观,这一生很难在改变,只有在其父母去世、与配偶完婚、喜获贵子之后有机会产生大的变化。

       我当时就在想,这好可怕,漫漫几十年人生路能够脱离原有轨道,尝试新征程的机会就那么少。更可怕的是,这世间许许多多的人就是这样,甚至可能连这三次机会都没有把握。

大家也会说,还有很多种改变方式啊,出国留学啊,环游世界啊,接触比你高阶层的人物啊……但这都是需要代价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资源,大部分人只能在自己固定的圈子里打拼求存,那如果想要改变,想要变好,有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式?

但当时的我并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这团死结如鲠在喉很长时间,渐渐就被其他信息冲到了边缘,但从未消失。直到我读到《好好学习》这本书,其中提到了一个方法叫:反思日记,值得一试。

反思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可是我们的教育中对这一能力的训练却非常欠缺。我们知道,如果想成为一个肌肉男,那么就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力量训练。与此类似,如果想训练思想的肌肉,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要坚持的基础训练之一便是反思。

反思与总结不同!很多人将二者理解为同一样东西,至少二者的侧重点很不一样。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反思的作用有很多,我想在这里描述一点:让我们不在“不假思索”。

在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作者西奥迪尼提出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刚开始我还不以为意,人类和动物的重要区别就是会思考啊!但随着知道这句话之后,再去经历生活,慢慢发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自己确实会出现一按按钮就播放的情况:在相似的情景,做出相似的选择,虽然这可能是不对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大学社团时,总是要做活动策划及实施方案。我也是积极主动的那种,总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当一个活动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每当其他人一提出他们的想法,我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找到这个想法的漏洞,想要推翻它,而根本不去思考这个想法的好处,或者与我的想法对比是不是实践性更强,是不是性价比更高。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台录音机,一按按钮就播放:在相似的场景,我就会做出相似的选择。这种行为的产生可能源于我们的直觉;或者小时候看到父母这样做,就模仿了;或者当第一次遇到类似情况采取了这样的行动,后来就延续了。

大家都知道这类的行为一部分是不好的,下意识帮我们选择了之前的思考路径,让我们失去了发现解决办法以及做出更恰当行为的机会。这时候就需要反思登场了:定时反思自己每日的行为,看看那些行为是“不假思索”直接行动,重新审视自己做出的决定,我们要放慢思考速度,争取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听过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

想一想,下面我列举的概念你是不是的都知道:复利效应、看不见的手、市场均衡、认知偏差、二八法则……

然后呢,你每天的工作生活里是只有看到它们时才会想起它们,还是你遇到问题时它们就会主动跳出来?其实现在很多的成功人士,他们成功没什么秘诀,除了机遇之外,他们只是在印证你所知道的那些道理罢了。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知道的,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

听过的道理真的很容易遗忘,什么是有用的道理,能够使行为或认知发生改变的道理才是有用的道理。但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囫囵吞枣,听过道理,说要记在心里, 其实就被丢在角落了,等真正需要践行时,已经遗忘了。因为我们都有遗忘曲线,刚记住的道理不知何时才会用到,当时间跨度到达一定距离,没有人能过目不忘。

所以我们要通过反思日记,将所有还没有达到需要时自动跳出的道理,记录在册,通过不断反思每天的行为是否需要这些道理来指导方向而保持对这些道理的持续记忆,并且也能通过不断实践,得到不同的效果,而找到最佳的践行方式。

我从反思的重要性中选择了两点进行了介绍,下一篇小文来具体讲讲如何来写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变好最简单的方式(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