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姆的《总结》中看到性格,也看到成功的逻辑
以前自学中文专业科目《外国文学》,对毛姆介绍的篇幅不多,他在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教材上评价并不高。对于英国作家,比较熟悉的勃朗特三姐妹、狄更斯、哈代、《理智与情感》的作者简·奥斯汀,可能毛姆作品思想性、从教材标准而言,毛姆属于另类的作家,所以接触他作品相对要晚很多时间。
直至读了《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里的画家,是一个奇特的人物,读后为之深深一震,正如书名一样,大多数人为了生活会选择六便士,而不会选择月亮,也就是艺术。
通过《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录》,走近他的心灵深处,让我们思考,关于一个作家的灵魂,也许每个人都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但更多是从文学造诣上方面。
毛姆是一个性格独特的人,在他八岁时,母亲因病去世,毛姆先天口吃,跟着叔叔长大,很早就学会自立,以写戏剧和小说为生。从家庭的角度,他的人生并不幸福,他先天的缺陷,也许从小对于自己的自卑,反而给了他动力,让他有更想表达,用写作来弥补的愿望更为强烈。
毛姆很小失去了母爱,他并不擅长表达自己的爱恋,对于别人的友好和热情,特别身体接触,他表现得拘谨和极其不自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毛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于每个人的特点,极其敏锐,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善于观察人物和事件,这是他作为作家的天赋和直觉。比如他在《月亮与六便士》描写思特里克兰德的那一双手,令我记忆犹新。
他的大半张脸都遮在乱蓬蓬的胡须底下,------还是他的极度削瘦,这就使得他的大鼻子更加傲慢地翘起来,颧骨也更加突出,眼睛显得比从前更大了。在他的太阳穴下面出现了两个深坑。他的身体瘦得只剩了皮包骨头,------我注意到他的两只手不很干净,指甲很长,除了筋就是骨头,显得大而有力,但是我却不记得过去他的手形曾经这么完美过。——仿佛他身体里蕴藏着一股无比的力量。
在毛姆的总结一书中,也就是他创作和思想方面,却道出他性格的缺陷、他真实的一面,作为一个作家的自剖,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另一方面,尽管有些话大多数人不爱听,但却是生活的真相,比如:情愿一个作家很世俗,也不希望他矫揉造作;因为生活就是世俗的,作家追求的就是生活。从这一点上而言,作家必须还原于生活的真实,尽管有时世俗,但总比没有现实为基础胡编乱造要强,总比华丽言之无物的文字强。
人们通常认为成功毁灭人是通过使他虚荣、自我中心和自我满足,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相反,成功多半使人谦卑、宽容、友好。失败使人尖刻而残忍。成功改善人的性格,但它不总改善作者的性格。
以上毛姆这段话,使我想起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谚语,谚语往往为鼓励人,但从逻辑上是有缺陷的,或者说有漏洞的。
实际上成功的人,往往更加虚心好学,他不会随便对人发脾气,尤其是比他身份低微、弱势的群体。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从小接受比较完善的教育,他更怀着包容与接纳新事物的态度,对人也更友善,正因为这些品格,使他会成功。
而失败的人,大抵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差,而是因为他教育的缺陷,从小对人对事,怀着偏见偏执,眼里容不下别人,容易急躁与冲动,孤注一掷、铤而走险、走极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虽然这些群体的极少数人,也最终收获了名利,但对于他的后人,带来不良的影响,起了坏的示范,因为品质的缺陷,从民国到当代的一些商人、煤老板们,往往富不过三代,极速地走向衰败与堕落。在历史上,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而功成名就,后人将他们定义成流氓,历史的评价并不高。而我们熟知的梁启超、曾国蕃的后人,大多数留学海外,成了教授与文化名人,一个人成功的人,首先拥有良好的教育、良好的家教、高贵的人格。
毛姆的总结和他的小说,也就是他创作的理论基础,从这本书中,节取一段提炼出的文字,让人们看透了人性、看穿了世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