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书的老郑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原创 | 李先书
首发 | 公众号乡土中原
我所居住的小区对面原来是一座都市村庄,曾经有数万人租住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异常繁华的城市村落。多年前,卖书的老郑就租住在这里,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在街道边出摊。
那时候每天傍晚时分,下班的人们陆续回村了,村里立刻变得热闹了起来。都市村庄里本来就是楼房林立,每一条街道都很狭窄。白天里人少还好走,要是到了晚上,那熙熙攘攘的人流几乎让人寸步难行。这样热闹的场景不由得让人想起老家赶年集的盛况,只是年集就往往只有那么几天,而这样的情形几乎每天都在都市村庄里上演。
狭窄的街道两边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摊位,有卖小吃的、卖水果的、卖衣服的、卖玩具的等等等等,各种日常用品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商贩的吆喝声、热锅的翻炒声、店铺里的音乐声、电动车的响铃声,各种声音不绝于耳,令人头昏脑涨。至于油条和烩面所发出的诱人香味、榴莲和臭干子特有的怪味、更是一股脑混杂在一起,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嗅觉,考验着人们对各种美味的抵抗力。
在众多的摊位中,有一个较为偏僻的所在,那就是卖书老郑的地盘了。所谓的地盘,只是一个商贩平时较为固定的地点,别人是不能随意占用的。老郑看上去有五十多岁,个子不高却有点胖,肤色黝黑,整日里喜欢穿着一套廉价的迷彩服。用老郑自己的话说,这种衣服穿起来舒服还耐脏。
由于紧邻这个都市村庄,晚饭后我经常去那里闲逛。有时候买点水果,有时候买双袜子,有时候什么也不买,纯粹是去闲逛。这里商品众多,而且物美价廉。当然去那里的更多时间,是消磨在老郑的书摊旁。老郑隔一段就会进一些新书,各种题材的都有。我是隔三差五就来买书,算是老郑的一位忠实顾客。有时候我在书摊前看书时,老郑还会随手递过来一个小马扎,让我坐下来看书。
虽然老郑天天卖书,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看书。有天晚上,顾客不太多,老郑竟然坐在摊位边打起瞌睡来。我笑着问他为什么不看书提提神,老郑挠了挠头,憨厚地笑着说:“不怕你笑话,我是小学毕业。有些字还认不全哩,一看书就打瞌睡。”我又问老郑怎么干上了这一行,老郑说一个远房亲戚在大学城附近卖书,于是就给他介绍了这一行。“卖书挣不了大钱,比在老家种地强点,起码不受累了。”听老郑的话音,他对于目前的这份工作,还算满意。
三四年过去了,都市村庄依旧繁华如初,老郑依然每晚守在书摊前。我开始通过网络购书了,去老郑书摊的次数也比以前少了。有一天晚上,我再次来到老郑的书摊前,发现周围的顾客寥寥无几,老郑神情落寞地独自坐在灯下。老郑看到我来了,叹了一口气,说生意大不如以前了。现在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买书的人越来越少,这个生意恐怕维持不下去了。我问他有什么打算,老郑说一边干着,一边找找别的门路。
又过了一些日子,我听到了这个都市村庄将要拆迁的传言。不久之后,村口就贴上了正式的拆迁公告,看来以前的传言是真的,这里就要进行改造了。那些日子,租住在都市村庄里的人们,陆续拎着大包小包离开了,村里沿街的大小商铺在争先恐后地打折处理各种商品,停在村口的宣传车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拆迁公告。
有一天晚饭后,我再次来到了都市村庄里。此时的大街上有些冷清,昔日的繁华情景已经不在。一些商铺已经关门了,正在营业的几家商铺前也是门可罗雀。街道两边还有几个小摊没有撤离,摊主无精打采的守在那里。不知道卖书的老郑还在不在这里?我快步走向以前书摊所在的位置,发现那里已经是一片空荡荡。我问附近一位卖袜子的阿姨,她说老郑几天前已经离开了村子,至于去了哪里?做什么去了?她也不清楚。
我怅然若失地离开了灯光逐渐稀疏的都市村庄,周围一座座密集的楼房默默地矗立在夜色中。过不了多久,这里将被夷为平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崭新高楼将会取而代之。
都市村庄的拆迁,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改善城市面貌的必要措施。只是以前租住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另寻栖身之地;以前在这里做生意的人们,不得不去寻找新的门店。对于像老郑这样游走在都市村庄的人来说,不得不面临再一次在城市中迁徙的窘况。
都市村庄的原址上盖起了一栋栋高楼,我逐渐淡忘了那个卖书的老郑。有一天傍晚我路过大学城时,忽然看到路边有一个卖书的摊位,我忽然记起了老郑以前说过的话,于是就在附近的一个站点下了车。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听了我的问话后,摇了摇头说:“卖书的老郑?我不认识。”
作者简介:李先书,河南社旗人,现居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