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若齐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

生之徒[1],十有三[2];

死之徒[3],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4]。

盖闻善摄生[5]者,陆行不遇兕[6]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7]。

注释

[1]生之徒:长寿的人。

[2]十有三:十分之三。

[3]死之徒:短命夭折的人。

[4]生生之厚:因求生欲望太强,奉养过度。

[5]摄生:指养生之道,即保养自己。

[6]兕(sì):犀牛类动物。

[7]无死地:没进入死亡之境。

译文

人出世为生,入土为死。

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

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

本来可以长寿却过早死亡的人占十分之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欲望太盛,享受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时不会遇到犀牛猛虎,战争中受不到武器的伤害。

犀牛对他不伸头角,猛虎对他不伸爪牙,武器对他不放锋芒。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从没进入死亡的领域。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善摄生者,不入死境。为什么呢?因为他淡泊寡欲,顺道而生,自然而生,与天地合一,全身心投入,灵肉合一,无所谓生死,坚守本性,精神不死,所以不入死地。

2.野兽不侵,武器不入,不入死境,老子以此比喻有道之士不贵生死,执道而生而死,无所谓生死,一切顺从自然,乐天知命,看淡生死,把它看作一件极自然的事情。

3.天地万物都是出生入死。人也一样,人生的过程,就是从生赴死的过程。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和死,而在于这个活的过程。如果一个人看淡生死,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地生活,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不问结果,乐在其中,自然其乐无穷,生命也会在这种自在中获得充实、宁静、快乐和幸福。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

4.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全在于生命的质量。一个人对物质享受得过多,往往因为过度享受而不能长寿,纵使长寿也只能说是碌碌一生如行尸走肉;而一个注重内在生活的人,纵使活得短命,但他真诚地活过,光明地燃烧过自己,照亮过别人,那么,他的一生也是死得其所,犹如泰山之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