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幽阁古往今来多少人和事

了解古城墙

2022-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新语

最近到南京城墙博物馆参观了一下,对南京城墙有了全面的了解。下面通过一组文字全面了解南京的古城墙。

南京城墙是中国明代都城城墙,修筑于公元14世纪中后期,由明太祖朱元璋设计并督工,长江中下游五省近百万公匠参与,历时28年建筑而成。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其中京城13门,城垣长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外郭18门,长约60公里,遗迹约30公里,围合城市面积达到230平方公里。无论历史还是现状,南京城墙的长度和规模都可谓世界第一。

南京城墙有着丰富的多元文化价值,无论是规模宏大的内瓮城,还是构思精巧的水关涵闸,抑或数以亿计城墙上的责任制铭文,都不愧为露天的明初军事、科技、历史、文化、艺术宝库。明代著名学者顾起元赞誉其“高坚甲于海内”,同时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认为,南京城论秀丽和雄壮“或许很少有其他城市可以与它匹敌或胜过它。”

南京城墙在南京古都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符合见证、典范及人地关系三项世界遗产价值评定标准,浓缩了中国6000年的建筑文明,达到了14世纪东亚城市城墙建筑营建技术的巅峰。

南京城墙与中国现存的明清时期城市城墙,共同构成了带有中国古代城市礼制差序格局与内在逻辑关系的遗产体系。

这是一座沉淀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墙,南京拥有着漫长的筑城史,从新石器时期保卫生命财产的实用之城,到周王朝开始依照营国制度修建的礼制之城,再到秦汉以来行制规整、规模宏大的盛世之城,随着历代的城墙修筑,一整套筑城规划思想也逐步形成。

元末明初南京城墙的营建,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代的筑城传统,顺应山川地势,遵循礼制规范,融合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理念,城墙的修筑,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人地关系的杰出典范。

南京自古有着“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称。这里冈峦起伏,河湖相连,气候宜人,具备城市选址的自然条件,同时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水陆要道,交通便利,拥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地位。

因此南京得到了历代政治领袖、军事统帅、堪舆学者的推崇,在漫长的建筑史中见证着城市与城墙的发展。

在南京流传有“正月十六登城头”的习俗,又称“走百病”他“踏太平”。清代,“走百病”习俗盛行于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通济门四座城门。

正月十六,城墙上锣鼓炮竹声不断,路边有小贩把染红的豆类等点缀在枝条上,形似梅花枝,供游人购买赏玩。

在中国传统岁时文化中,正月十六是冬去春来、辞旧迎新之时,此时登高,是为了将疾病“走”掉,包含着祛除百病,一岁大吉的祈望。

原来雄伟的城墙有着这么重大的文化内涵,作为这个城市的市民,为城墙感到骄傲,热爱这座城市,热爱南京城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