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探究
2019-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春花秋实_8a97
"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就是转化,当题目中出现了两个量,学生现有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受到"桎梏"时,此时老师就可适时提问,如果题目只有单一的兔或者鸡时,大家就能很快算出结果的。我们能不能想象出只有鸡或者兔,在怎样的情况下,脚的数量一样呢?
老师适时点拨,鸡在骨折时,拄一副双拐就有四只脚(兔子在吃了败仗,投降时 ,举起两只"手"就有两只脚),这样就把两个量合理而有趣的统一起来了,假设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进而学生尝试假设,找出假设产生的结论与实际条件产生矛盾的原因, 也就是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本节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笑声不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