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和信念

2024-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哲学人生

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和信念...

知道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要比做什么更重要

人类的一切行为是受到内在信念驱使的,信念造就了感觉,感觉造就了行动

孩子所有错误行为的背后,隐藏着错误的目的,以及相应的信念

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之所以有各种问题行为,是因为他们错误地相信,这是获取归属感和价值感唯一的方式

一、错误目的

1、寻求关注

孩子的信念:只有你们特别关照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只有你们为我团团转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是有价值的,这种信念其实在告诉父母,快来注意我,让我参与,让我发挥作用吧。

常见的行为:捣乱、说脏话、不听劝、丢三落四、懶懒散散等等

父母的感觉:心烦、恼怒、着急、愧疚,并且想采取的措施是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

2、寻求权利

孩子的信念:只有当我说了算的时候,我才可以感觉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没有人可以指使我,你们强迫不了我。这种信念其实在告诉父母,给我选择,让我帮忙

常见的行为:反叛、不听话、顶嘴、摔门等等

父母的感觉:生气、感觉受到了挑战、威胁,以及有种击败的味道,并且想采取的措施是应战或者投降,心里会想:我就不信管不了你了就

3、寻求报复

孩子的信念;没有人喜欢我,没人爱我,我受到伤害的时候一定要伤害别人才能弥补我的心。其实在告诉父母,我现在很受伤,我需要你们认可我的感受

常见的行为:自残、威胁、厌学、破坏等等

父母的感觉:伤心、失望、难以置信、憎恨,想采取的措施是反击、羞辱,心里会想: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

4、自暴自弃

孩子的信念:我很无助、很无能、任何的尝试都没用,我要让别人对我不寄予任何希望。其实是在告诉父母,别放弃我,让我看到如何迈出一小步

常见的行为:沉溺网络、自甘堕落、躲在家里不去学校等等

父母的感觉:绝望、无望、无助、无能为力,想采取的措施是放弃、替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

二,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

1、父母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本身,再结合当时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想采取的行动来判断孩子属于那种错误目的

2、透过孩子行为的表象,看到孩子内在的信念,以及孩子内心真正在跟你说什么

3、当你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你的态度就一定会发生转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