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变现关注公众号[张海唏]散文读书

读《我的精神家园》~33

2019-06-09  本文已影响17人  时光分拣机

文|木君

(一)

王小波,一位有思想的作家,且他的思想很深邃。

王小波,一位满怀深情的作家,且他的情感特别浓烈。

读他的这本《我的精神家园》,能在字里行间看到他为人的真诚,语言的犀利,幽默,还有他作为一名作家,一位文化人的高度自律,对家对社会的一种极强的责任感。

这样的评价写出来,再读时,感觉很革命的样子,但实在是无奈于自己语言的匮乏。

看王小波,终是因为喜欢,所以才会做出这样认真地评价,且不敢苟言,因为其中有我满满的崇敬。

(二)

此时的我,坐在北京一处公寓中极小花园的池塘边。

被圈养的生命

池塘的水不算清澈,有片片柳叶漂浮在水面。池塘里有众多橙红的鲤鱼嬉戏,追逐,激起一圈圈涟漪,荡漾开去。

这是一群被圈养的生命,但仍能见到它们的快乐,这是适应了的天性吧。

我们会常常说“适者生存”。适者,适应硬件环境,适应软件人际,适应其中的风雨雷鸣。于是,才有了生存的可能,再在这种可能中活下来,在活下来中逐渐使自己坚强,因坚强而强大。

适者,容不得半点的妥协,懒惰,或者气馁。

妥协是自我的放弃。只要这个念头一起,就会浑身无力。无力的自己,开始寻找适合妥协与放弃的理由,并在内心开始与自己的博弈。

真累啊,连放弃都是累的。

懒惰,更好不到哪里去。惰性可以是人生之旅的头号天敌。惰性一来,舒适就相伴而生。而舒适区,被你的脚一步踏进,那就如天麻般令人不忍割舍离去。

舒适,是害人的蜜饯,一位甜美的杀手。只有遇上这块蜜饯,才会对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有更通透的理解。

看着池塘里的鱼儿,看到这些被圈养的生命,适者生存,存,则是一股子士气,一股子奔命的精气神。

(三)

看完《我的精神家园》,和朋友说王小波是绝对“够酸,够烈”的级别。

朋友笑,发来西瓜、啤酒和咖啡。意为西瓜平酸,啤酒和咖啡解烈性。

我,则是琢磨着,西瓜,酸后品到了甜头,再读,则如啤酒浅烈且温厚,咖啡,当然就是提神了。

对《我的精神家园》有以上如此这般的感受,算是喜悦阅读,因为收获颇丰。

有收获,对我这个感性思维的人来说,能够吸收到的,就是故事,好故事,才会有好收获。

且让我也来讲讲其中的故事,再琢磨其中的道理:

说愚人节时讲的故事:

话说吹牛大王在森林里打猎,遇上一头鹿,可叹的是手边没有子弹,只好把林子中寻到的樱桃取核发射出去,打在鹿的额头上,鹿跑了。

过几天,在森林里遇到该鹿,发现它的头上长出来一棵樱桃树。

大王一看,一枪把它放倒了,饱餐一顿鹿肉外加一顿鲜樱桃。

而后,吹牛大王遇到一只美丽的狐狸,可是,即使用最小号的枪弹去打,也难免会伤损皮毛。

谁知,他这次射出的是一根大头针,把狐狸尾巴钉牢在树上,然后折了一根树条,狠揍了狐狸一顿。

狐狸呢,撑不住了,只好从它自己的嘴里逃出去跑掉了。

吹牛大王终得一张完美无损狐狸皮。

哈哈!

我看过这故事,果真忍俊不禁,狠劲活动了几下脸部主管微笑的肌肉……于是,道理也就不再那么严肃了,毕竟活动之后,脸皮更厚了。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到,今晚的码字,不知在表达些什么……不去多管他了,还是算作心流禅绕系列吧。

最后要留下来收尾的文字应该是:

人与文字,均可酸可烈,但能够让酸与烈存在的主心骨一定是真!

酸而烈,但很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