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每天写1000字心理

心理学视野下的“听懂”

2018-11-16  本文已影响26人  王明鹏

“给的再多,不如懂我”,我们说“听懂“就是要努力“听到言语,懂到心声”。我们要做的是听懂心理中的欲望受阻,心声中无奈的悲伤苦楚。

视听感觉是每个人联系世界、表达自己的最重要工具,但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自我主义而忽略了自我意识。唯有保持觉察才可能跳出自我习惯,用非常不一般的新视听,发现这个世界的真实悲伤和快乐。

当我们说“看见”时候,正如上一文章所言要努力“看到表象、见到心理”,这里的重点不是“看”而是“见”,有见地就是建立在心理意识基础上的。

与此类似,我们说“听懂”时候,重点不在于人人习惯的“听”而是在于“懂”。恰如UC浏览器的页面打开词,“给的再多,不如懂我”。由此,我们说“听懂“就是要努力“听到言语,懂到心声”,当然这里的心声就是心理的代名词。

一切新感觉新发现新心态,都是建立在心理这个最大现实基础上的。

莪们说听到声音时候,真正听懂的是什么呢,在心理学视野下我们听到的不过是物理世界的声波,而所谓声音却是大脑机能的产物。给个解释很简单,那些耳聋者,知道有人在说话却无法听到。

我们正常人能听到声音,很多时候却又听不懂言语。

周五刚上班就接到三姐打来电话,告诉我老家的电视不出影了,问我何时有空过去看看。我知道老爷子最爱看电视,专注了解国家国际大事还有天气预报,一定急坏了。这个电视是我刚刚新换的,当时就鼓捣很久才搞定,我自然知道是希望快点过去看看,还是言不由衷说周末呗。当然中午时候还是抓紧赶过去,最后请来专业人士搞定,如老太太说“难的不会,会的不难”。

这种听到和听懂是容易的,可是故意装作听不懂就没有办法,当然这个故意人家也是可以听懂的。

成人之间说话很少直来直去,除非工作或者交流信息。闲聊中讲笑话,转弯子,猜谜语般绕弯子,如此才饶有兴趣,如果有了自嘲意识这就是最佳幽默。所谓幽默就是绕着弯子打趣自我,曲径通幽,暗香盈袖。

还有一种常见语言表达叫做“反向形成”,这就不仅是绕弯子,而是直接翻转180度,拐弯变作调头,有趣的是方向还是那个方向。比如恋人说不理你很讨厌好恨你,又如家长告诫孩子不学习就拉到,而强者爱示弱高手说抱歉,没见过世面才炫耀自己小得意,皆是如此。

语言原本用作交流信息,但是人类硬是发展为情绪情感表达,婚恋的无奈倾诉,亲子关系的折磨,神经症的痛苦,都会在语言流露中出现,当然这时候的语言只是情欲的载体。我们要做的是听懂心理中的欲望受阻,心声中无奈的悲伤苦楚。

听到容易,听懂很难。如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听懂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需要保持有意识觉察,这需要关爱、共情、大量训练和付出精力。

除了语言被听到,还有一种非语言很重要。

大姐带着一岁孙女进城住老爹老娘那里,看孩子陪老人还顺便看牙换牙。老妈和我说,上午大姐出去看牙,留下小孙女在家,这小孩子还不大会走路,就站在走步车里带着车子各屋里找奶奶。不会说话,就又哭又喊,后来折腾累了,很快跑到老太太身边求安慰,还非要爬到腿上去坐着。“非常乖巧,明明你三姐在这里,不找她,我这腿不得劲,非要坐上来。”不由赞叹这小孩子的聪明,非语言的哭喊表达安全需要,又用非言语行为寻找新的安全依赖。想起心理学家恒河猴实验验证的“触摸安慰”重要性,这是安全感来源。

心理出现问题的人也会表现出非言语话语,唉声叹气,自言自语,伴随着各种非言语行为,象征着心理的痛苦,这就是心理问题躯体化。

问题是,当出现这个情况时候,我们能听懂么。比如心理群有人求助,“孩子高二,今天的期中考试是最后一天,没有参加,说很难受,情绪不好,从九月份开始就一直情绪不好,学习也学不进去,觉得就想回家,不想住校,我也一直在开导孩子,不过作用不大。”

家长这时候怎么办,不取决于别人的看法和所谓妙招,就在于自己能否听懂孩子的“心声”,而这个心声表现出来的症状与压力非常明显了,问题是否就和家长有关呢,家长为何看不到听不懂呢,这才是真正有益的追问。

“察言、观象、会意”,原本就是生活常识,看见和听懂的目的就是“会对意”。跟进一步说,只要保持觉察,努力会意别人和自己,是否正确已经不重要,因为心理原本没有对错,只要感觉到“看见、听懂”“被看见、被听懂”就是最大满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