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我读我记 我感我思我悟——《蒲公英的春天》读后记(三十)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从容小主长篇小说《蒲公英的春天》第161到第167集,它们分别是《孩子大了》《一切从简》《三个姐妹》《人间眷恋》《父亲愿望》《男人天性》《同样的痛》。
这几章主要讲述了火车终于到站,让蒲小锁没有想到的是,公孙若霞带着儿子张家伟来接站,并请她吃饭;父亲的丧事一切从简,母亲王秀一很淡定,她的淡定,让姐妹们的悲伤减少了很多,一切都井然有序;娘四个终于有机会聚在一起,她们谈了很多,也谈到了老妈王秀一的养老问题。王秀一将何去何从,这是几个女儿心里的痛。
一、母亲是家里的定海神针。蒲小锁回到家里,她以为家里会乱作一团,没想到家里的秩序井然,虽然有悲伤的气氛笼罩着,但一切还好,尤其是母亲王秀一给小锁打了一只静心剂,她没有哭天抢地或悲悲戚戚。
当小锁跪在地上边磕头边哭诉:“爸,你就这么走了?”母亲王秀一的一句话,让她的心安定了下来。“傻孩子,人死不能复生,你的心意到了就行了。”
当小锁想到以后母亲孤零零一个人时,便和母亲耳语,“妈,你以后可怎么办呢!跟我回天津好吗?”而这时的王秀一却很拎得清,“以后再说以后的,把眼前的事儿先过了。”
当公孙若霞把手里攥着的钱,悄悄地塞进了王秀一的口袋后,她把钱掏了出来,递给了蒲小锁,“这跟着忙活了一大天,这钱还不是冲着你给的?”她是个看事看得很明白的老太太。
当大姐说起姐妹三个还没去给老爸烧纸有点不孝时,王秀一这样回答:“啥孝顺不孝顺呢!都大老远赶回来的,人死了就是死了,还能有什么?愿意烧纸,一会儿再烧点儿就行了。那个死老头子,一辈子也没干过什么好事儿,临了还折腾了所有的儿女。我都不想让你们回来,但感觉不让你们回来又不对劲儿。”王秀一永远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事情。
当小锁问起大嫂和两个侄女时,母亲的回答里有无奈也有愧疚。“你大嫂现在也在外地呢!两个孩子跟着她已经够她苦的了。本来她对你爸也没有什么感情,因为生两个女儿的事情,和你爸还差点大打出手,让她来干啥呀!孩子从小就不在我们身边,你嫂子也够绝情的一个人,把两个孩子都带走了。我倒是还挺佩服她的,但是对她也是挺愧疚的,在她最苦时,也没能帮上什么忙。”
而且王秀一还主动提起自己的去留问题。她想得很明白,她知道三个女儿有自己的家业,她不想给她们添麻烦。
王秀一的一系列表现,给女儿们吃了定心丸,虽然蒲未来已经走了,以后她的日子肯定会孤苦伶仃,但老太太自立自强,在自己能动弹的时候,她不想麻烦女儿,她想留在老家,也给女儿一个娘家,因为只要自己在,这个娘家就一直会在。
读到这里,我想,一个母亲在家庭当中非常重要,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母亲甚至比父亲要理智慎重,特别是家里有性格暴躁的父亲,母亲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母亲就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二、姐妹性格各异情谊深厚。小锁这次回家奔丧,其实也是姐妹三个团聚的恰绝好机会。大姐远嫁到外地,几年不能回娘家,小锁在天津打工,逢年过节正是足疗店客人多的时候,也回不了老家。
这次姐妹相见,感觉分外亲切。虽然父亲离开人世,但是姐妹的情谊还在,浓浓的亲情还在,三姐妹对母亲的依赖还在。
在作品中,从容小主对小锁的大姐二姐的性格进行了刻画,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她们之间的对话完成的。
蒲小锁刚到家时,姐妹几个见面,亲切感油然而生,彼此问候完之后,二姐便打开了话匣子,“咱姐几个呀,就我惨。一辈子也没出去过,混到现在还在家里种地呢!”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蒲二姐其实骨子里还是比较自卑的,同时也愿意攀比,但越比越发现自己不如姐姐和妹妹,自卑感爆棚。而大姐虽然也羡慕小锁,但是那种羡慕没有二姐强烈。
“你说你当初闯出去就闯出去了,现在混得多好呀!”姐妹三个中,二姐最羡慕小锁,不仅因为她年轻漂亮,还因为她胆大敢于去闯,而且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对待刘江安的态度上,大姐二姐是不同的,同时也能看出她二人的性格特点。
二姐:“狼心狗肺的东西,他要不是瞎胡闹,何至于是今天这个结果?猫哭耗子没安好心。”
大姐:“过去都过去的事儿了,人家来哭哭老爷子,那也是一份情意,咱们不能那样看人家。”
通过这两段话能看出二姐嫉恶如仇,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而大姐活得比较通透,对人宽容大度。
对于带孩子决绝离开蒲家的大嫂,大姐二姐的态度也不一样。
大姐:“也不知道这么多年她嫁了没有?大家都是女人,我是挺能理解她的。要是有消息真想帮他一把!”
二姐:“现在孩子都大了,还让我们帮什么呀?人家不恨咱们就不错了,”
对于这个嫂子的做法,大姐选择了理解,而二姐心中依旧是抱怨。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态度决定一切,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注定人生会大不相同。
但无论性格如何,但血浓于水的姐妹情一直都在,在蒲小锁的个人问题上,在老妈的养老问题上,姐妹仨的观点惊人的一致,这也能看出姐妹情深。
三、我们的老妈将何去何从?父亲蒲未来离世后,母亲王秀一的安置问题被提上日程。
对于这个问题,王秀一有自己的想法。“……我呢,你们就不用管了。我现在利手利脚的,你们谁接我,我也不去。到哪儿我都不习惯,再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到谁家会给谁家带来麻烦的,我这养点儿鸡鸭鹅狗的,这日子过得也快。还能活多少年了?一般都是老头儿走了,老太太也就快了。我也不想你爸,一辈子我挨了多少打你们也都知道的。他走了,我倒省心了。能干动的时候就干点儿,干不动我就不干了。你们姐仨给我的钱,我也能维持生活。再说了,我还能种点儿地,饿不着的。”
话虽这么说,可三个女儿怎么能放心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母亲的安置问题成了女儿的心病。
对于蒲大姐来说,一个走进暮年的单身的母亲在远嫁女儿的心中,那永远是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痛。
“妈,你再怎么说,我们也不可能让你一个人住。如果大哥要是活着,我们宁可多花点儿钱,他也能把你照顾得好好的。可是现在大嫂都走了,两个孩子也都多少年没回来了,我们蒲家是不是就这样断了根?”
“娘家再好,我们终归也是要回到自己的家里的。我是大姐,我压后阵。只要老娘同意我就接老娘回去住……现在不能让老娘去你那边,你那边什么情况都没有落地呢,怎么能给你填麻烦呢?你二姐家情况你也知道,这么多年就一直没有缓过来,她公公婆婆刚去世不久,还是让他们先舒服几年吧!老娘的事儿我安排。”
蒲家大姐很有长姐风范,她知道家里的两个男人都没了,母亲也年事已高,二妹家里条件不太好,小妹妹的婚事还得等些时日,作为长女,家里的很多事情她必须担起来,现在家里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老妈的养老问题。所以她第一个表态,要把老妈接到她家里。
而小锁也有自己的考虑,“我再好好干几年,也许过两年咱就有自己的家了……”
“人老了总要有一个归宿的。既然向天涯敢说出来接咱妈过去,如果将来真可以的话,这个男人我也就认了。不是说谁养妈就特别好,也不是说妈不愿意去谁家就不好。家里都有各自的情况,咱妈眼睛清亮着呢,什么她心里都门儿清。”
小锁也想把老妈接到天津去,但她和向天涯的婚事还没有尘埃落定,现在就把老妈接过去,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毕竟向天涯还没有离婚,所以老妈能暂时到大姐家住一段时间,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这个时候,蒲二姐的心里是最为难受的,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夫妻俩以种地为生,家里条件不好,她真的有些有心无力。听到大姐和小妹都要把老妈接走。她心里更难受了:“妹子呀!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行了。按道理我离得最近,妈应该去我那边,可是就我那生活条件,妈跟着也是遭罪呀!”
“行,咱妈这边有什么事情我都及时告诉你。二姐就是穷啊!二姐也有那份孝心。”
蒲二姐不是不孝顺,真的是没有这个实力呀,好在姐妹们都理解她。让她心里多少放松一些。
最后王秀英会落到谁家,从容小主又预留了线头,这让读者的心里有自己的判断和期待。我感觉老太太最开始会留在农村老家,因为故土难离,也因为不想给女儿们添麻烦;小锁与向天涯结婚后,他们能把老太太接到天津安度晚年。毕竟老太太总有衰老的时候,最心爱的小女儿和孝顺的女婿能为她养老送终。
“大人还没有彻底老去,孩子们就已经长大了。父母蹒跚的脚步,那是令人永远的牵挂。”在这几章里,从容小主提及了一个社会大问题——养老问题,都说一对父母能养活一大帮儿女,一大帮儿女却养活不了一对父母。“老来难”真的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我们的父母都有好几个儿女,这个孩子不行,可能那个孩子还行,怎么也不能让父母老无所依。
等到60后70后这批人老去时,我们的养老问题才是大问题,独生子女夫妻两个要供养四位老人,对他们来说真是难上加难,所以组团养老、在敬老院度过晚年会被提上日程。将是60后70后无法逃避的境遇,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未来的事只能交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