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干货型”讲座的几个注意事项

2016-03-23  本文已影响698人  杏花吹笛人

晚上和室友一起去听了一场关于实用写作的讲座。听罢,有几个想法想要和大家交流。

首先,在说出我的想法之前,我想要定义一下“干货型”讲座。“干货”,指的是具有个人经验且实用性强的一类实践型知识。什么是个人经验,个人经验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在操作某一事项时形成的具体而又具备可操作性的,利于个体发展的知识;实用性强指的是,该类知识一经分享便可实地拿来用,它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不需要我们经过各类复杂的人脑转换工作就可以直接投入到生活生产中。那么,整合起来讲,“干货型”讲座就是指:讲座以分享个人实用经验的形式,使广大受众听取并将建议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之中,以用来帮助他们在生活生产中获得成效。

要做好一场“干货型”讲座,不仅需要主讲人有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干货,同时也需要主讲人站在观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同时对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进行结构式的分解,以求达一种“紧凑、简洁、重点突出”的实用效果。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讲座是有目的的。或为了学术交流,或为了分享自己的知识见解,服务大众。总而言之,目的性就是讲座的一大特性。因为有目的性,所以讲座一定要突出重点,切不可寥寥草草毫无重点的讲过去。否则,主讲人讲的马马虎虎,观众也听的马马虎虎,这场讲座也就没意义了。同样,一个“干货型”讲座的目的就是为了分享干货,以求让那些想要获得一些经验知识的人们最大程度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为了满足这一点,就必须要求主讲人先得有干货,分量十足的干货。

其次,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观众都是抱着类似的目的来听讲座的。所以做讲座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我讲了这点,那点还要不要讲;关于我讲的这些点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哪里还需要再多讲讲。同样,因为考虑的东西比较多,所以这就需要主讲人做到第三点:

结构式分解自己的干货。

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整理,那么这种知识就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因此,一个好的主讲人应该这样问自己:关于自己要分享的这些干货该怎么整理下来好让观众体验到“紧凑,简洁和重点突出”,而不是觉得反正自己已经有了干货,到时候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吧,说干净了就行了。一个好的主讲人必定是事前做好准备,结构化自己的干货的。

这就是关于做好“干货型”讲座,我的几点建议和想法。还有疏漏,请读者不吝赐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