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问题是一包辣条不能解决的。然而......
生产线上被膨化后的面球四处飞溅,生产车间地面上,满地粉尘与机器渗出的油污交织在一起。搅拌桶上也满是油污,搅拌机旁边几米远就是水池。水池墙壁上到处是黑色污点,水池里白色水桶上、桶边上、水瓢上都覆盖了厚厚的污垢,一滴滴水正在从水龙头生锈的接口不断渗出,落在下面的水桶里。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辣条生产画面,让许多人惊呼:辣条生产现场竟然如此“辣眼睛”!
辣条生产“辣眼睛”,这样生产出来的辣条自然伤身体。辣条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又以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消费水平有限,选择价格低廉质量却不合格的零食,长此以往,身体健康必然受损。
俗话说“病从口入”,辣条这类“五毛食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隐患。如何开展青少年“保胃战”,值得社会各界引起高度重视。据报道,从2015年至今,国家及各地方食药监局共通报了数百起“问题辣条”,其中大部分产自河南、湖南等地。今年央视3·15晚会后的第二天,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辣条是高油、高盐、高添加的调味面制即食方便食品,经常食用不利身体健康,为保障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决定在全省所有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销售辣条。此举打响了青少年“保胃战”的第一枪。其他省份也应该及时跟进。
要持续打好这场“战斗”,得依靠源头治理。第一个层面是生产源头,要设立更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辣条设立一个更高的生产门槛,从而让政府部门多层次的监督“师出有名”。同时,对于不合格的辣条生产企业加大惩罚力度。辣条抢占零食市场,是经济学上讲的“劣币驱逐良币”,因此,要鼓励食品企业用更安全和更卫生的面食制品代替辣条,创造健康的食品环境。
第二个层面是需求源头。正如一些专家所说,辣条问题要放在城乡发展存在差距的现实情形下审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执法体系建设,必须要有更大的投入,农村食品安全不能被遗忘。除了政府监管外,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加大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为中小学生和留守儿童设立“食品禁区”,并加强宣传,把辣条和消费群体隔离开来。例如,利用班会播放违规企业的辣条生产画面,直观地呈现“辣眼睛”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辣条生产的不规范、不卫生。再如,邀请医生或者营养师进校园,普及合理膳食、如何选择健康零食等知识。
此外,各地也要反思,“营养午餐”等公益项目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学生的正常餐饮服务是否真正得到保障?据报道,这些年,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还存在“把辣条当午饭吃”这一现象,这恐怕也折射出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饮食条件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改善。
当前,辣条、碳酸饮料、炸薯片、方便面等成为孩子们热衷的零食,我们不能仅仅批评孩子们贪吃好吃,也要意识到这背后的问题。从生产流程到零售环境,再到社会饮食文化传播,都值得思考。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个强健的体魄是基本保障。不要让青少年一时贪嘴埋下健康隐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家庭和整个社会。引导他们健康饮食,大人们责无旁贷。从禁售辣条出发,打响青少年“保胃战”,这是一项不容忽视、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宋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