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

小雨 | 04《非暴力沟通》: 感受的根源

2020-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伍月小肆
图卡

感受的根源并非别人的言行,而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

 

回忆一下最近一次你听到不中听的话,你的反应是什么。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责备自己。

第二种,指责他人。

第三种,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种,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

而实际上,感受的根源不是别人的言行,而是自己的需要。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1、自由选择

2、庆祝

3、言行一致

4、滋养身体

5、玩耍

6、情意相通

7、相互依存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大家可以进行一下对比,比如滋养身体的需要与生理需求基本重合,而情意相通、相互依存包括自由选择,既有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一个人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痛苦!

而社会文化却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求,尤其是女性。

但真相是,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很多家庭也并不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

有多少孩子通过生病来表达自己不愿去上学,是真的发烧,语言无法表达,身体便来代替沟通。

由此,我们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

牺牲、无私,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形容词,带来的不是美好,而是压抑和窒息感。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只为自己负责——不再为他人负责,但心存疑虑。

捍卫自己的自由,与其他人的需要冲突,也显得无动于衷。

这一阶段,“面目可憎”在于态度生硬,但就像作者所说“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我们可以认真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帮助别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静下心来,细思自己处于成长的哪个阶段?

我自己应该主要处于第二阶段“面目可憎”阶段,偶尔会溜回第一阶段,偶尔也会到第三个阶段。关键因素是自己的情绪状态,所以还需要在生活中历练学习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