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研,学习自由翻译日记经济学人翻译社

刘欣是怎么把英语练到可以和美国主持人直播辩论的?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福州翻译Ivy

昨天的跨海直播结束后,刘欣接受了记者采访。其中有一个问题是:

你是怎么把英语练到可以和美国主持人直播辩论的?

受限于节目时长,她的回答很简短。从中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方法和两个关键信息。

关键方法——录音,听回放。

关键信息——要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听起来怎么样。

短短的两句建议,其实浓缩的是英语学习的绝佳方法。昨天,在微博@Eric的英语学习笔记 中,看到了几张截图,是西方语言文学大师,著名教育家,翻译家李赋宁先生谈英语学习。他提到的方法与刘欣说的方法高度相似。

比如,刘欣提到,听录音要听的是自己刚才说的是什么。这其实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英文水平。我们都知道汉语和英语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不能单纯地用汉语思维去布局英语的句子。对此,李赋宁老师说:

“学外语,掌握单词固然重要,但句子的结构更为重要,故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结构。因为有了单词,而没有句子,你的思想是无法表达的。”

“要从结构上拿英语和祖国语言作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才能摆脱汉语的干扰,以免学出汉语式的英语,要注意英语的句子结构和特殊用法,这样才能学地道的英语。”

不能同意更多。记得前段时间一位CATTI阅卷老师也说,他们在改卷子的时候,发现很多考生只是照着中文原文句子,生硬地堆砌单词,看似是没有漏译,但这样译文就很不自然,也是要酌情扣分的。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呢?

在我不成熟的学习经验里,我认为有两本书值得大家反复看,有一种小方法值得长期实践。

这两本书是: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

连淑能老师的这本书以英汉双语的对比为切入点,涵盖了翻译、写作和修辞,能够帮助大家搭建起对双语差异认识的大体框架。

平卡姆的《中式英语之鉴》就更不必说了,我看了好几遍,每次重温都有新的收获。

刚才提到的那个小方法,便是回译。我们平时练得比较多的,是用经济学人商论APP里的中文译文作为原文,在不看对应的英文文章的前提下,将这段中文译文翻译成英语,然后去和native speaker写的英文对比,看看人家的语言好在哪里,是不是更简练,有没有我们搜肠刮肚都想不出的绝妙好词。这个过程虽然麻烦且虐心,但总能诞生很多aha moments,很难忘的。

刘欣老师在采访中还提到,听录音的时候要着重听自己的发音和外国人的发音差在哪里。李赋宁老师在《英语学习经验谈》中也提到:

“学习发音时,首先要注意‘重音部位’和语调。一个长的单词,有好几个音节,要念得准确,又有轻重的语调节奏,必须注意哪个音节重读。一句话也要有轻重。”

发音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于这一块,知新共学点评译友、CATTI一级翻译Yomi曾经整理了她在培训机构教授口译课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其中有一个高频问题是这样的:

听不清,主要表现为,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个别单词听的时候毫无头绪,后面看原文文本时宛如认亲现场,惊呼“原来是你!”

Yomi建议的解决办法是:

分类突破,准备专门的本子记录。

详细说就是,先找到具体的原因,比如单词不认识,遇到生词,那么就去查单词,当场背下来。

在看文本时,如果你认识这个单词却听不出,说明耳朵没有记住它的发音,那么要多听几次发音,在脑海中强化读音。

单词都认识,连读爆破等语音现象听不出,导致原本明明认识的单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就说明口语有问题。用《剑桥英语语音在用》学习相应语音规则,口语进行改正,并记录,你的记录要精确到哪两个音连读/爆破等听不出,说的时候就要注意。

关于纠正语音语调的材料,除了刚才提到的《剑桥英语语音在用》之外,Yomi还推荐了《ship or sheep》和B站上田朝霞的语调课。感兴趣的译友可以去找找看,都是很普及的学习材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