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的跨年演讲真的那么差劲吗(20/365)
罗胖最开始做罗辑思维的时候,我成了最早的一批用户,不算是粉丝,只是偶尔会看看。
后来他做的越来越火,我也只是偶尔看看,没什么太多的想法。
再后来他开始做跨年演讲,承诺一直做20年,做到他61岁那一年。于是每年的12月31号,听罗胖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成了年轻人的一种时尚。
可能是因为慢慢年纪大了的原因,我现在的朋友圈,很少有朋友会分享和推荐罗辑思维的东西了。可能是因为网络上一些舆论的引导的原因,今年的朋友圈,很多人分享的都是类似于《罗振宇的骗局:他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这样的文章。
我看了2019-2020跨年演讲的文字稿,也看了上面的那篇文章,仍旧没有太多的想法。
唯一想说的就是,兼听则明吧。
喜欢罗胖的,大部分是因为罗胖总是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新鲜的概念,对人有所启发。不喜欢的,则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罗胖不过是为了收割年轻人的焦虑。贩卖知识焦虑、过度鼓吹碎片化的学习、无处不在的广告、啪啪打脸的所谓“预测”,都是他们diss罗胖的原因。
但是,我始终认为,罗胖从他自身的角度来说,真的算是一个成功的人。无论怎么diss他,他作为一个个人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拥有足够的知名度和很多的拥趸、自身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拉到了很多的赞助挣了很多钱,等等。
那些爆款的文章,即使他指出了罗胖再多的问题,也洗脱不了蹭跨年演讲的热度去获取关注的嫌疑。为什么他们会选择diss罗胖而不是别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罗胖的演讲有足够的关注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罗胖其实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再回到别人diss罗胖的说他“收割年轻人的知识焦虑”的问题。请问,这样的行为犯法么?很明显不犯法。比股市里收割“韭菜”要好的一点是,股市里收割“韭菜”有的时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而罗胖做的只是你情我愿的正当交易。
哪怕是股市的“韭菜”,当你被收割的时候,与其去怒骂别人、或者去天台排队跳楼、或者关灯吃面,不如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成为“韭菜”?如果你不是一颗韭菜,又何必在意“韭菜”被收割?如果你是一颗“韭菜”,难道被收割不是你的宿命吗?
更何况,毕竟总会有一些人从罗胖的这些努力当中汲取到营养,获得一些成长。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韭菜”。
所以,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罗胖的跨年演讲都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不堪,要么有人交了智商税,要么有人真正获益了。反倒是,如果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归咎到别人身上,或者只是哗众取宠一下,又何必当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