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备课手稿片段2
五、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单元目标,编者意图)
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在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主题及其社会意义,并进一步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1)理情节,赏语言,析人物,明主题。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风格的小说写人手法的异同。
(3)有意识地拓宽小说鉴赏的广度,加深小说鉴赏的深度,拓展阅读的范围。
六、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或句子是哪几个?(教学聚焦)
一个独特的人,矛盾的存在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以读书人自居,但又被侮辱和损害;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偷书;穷困潦倒,但又善良、有爱心;使人快活,但又可有可无;哀其不幸,但又怒其不争。
一群冷漠的看客,“笑”与“被笑”的悲哀。
前后的比读,“变”与“不变”的罪源。
七、思考当下为什么要教这篇课文?(教学价值)
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融合共生,小说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具有重要的语文教学价值。
语文要素: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人文主题:鲁迅先生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赤裸呈现。一为警醒,让我们远离麻木,远离愚昧,拒绝看客。二为唤醒,以文章为武器呼唤我们这个民族的觉醒。
八、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不能读懂的可能是什么?(学情预判)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初步感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初步欣赏小说精彩的语言和细节描写。在文字疏通、情节理解、技法学习上难度不大,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要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可能有一些困难,需要引领和指导。
九、教材提供了怎样的助学资源?(教学资源)
研读相关文本解读资料,教学参考用书,名家课例
十、它与本单元(教材)其他文章(同类文章)的异同点?(群文思考)
1.看客的众生相:《示众》《药》里的看客与《孔乙己》中的看客共同特征是什么,深度思考鲁迅写形形色色的看客,主要想表达的意愿。
2.社会环境的建构:《变色龙》与《孔乙己》都很重视社会环境的描写,《孔乙己》所展现的社会环境是由咸亨酒店中的众酒客构成的,《变色龙》的社会环境则是有木柴厂门口看热闹的人群构成的。两篇文章中的群体形象构成了核心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映照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考体会社会环境在文本解读中发挥着多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