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2024-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侃说

进入2月份了,时间好快。离着2024春节越来越近。又长了一岁。年龄的增长会不会带来智慧的增长。我不知道。

网上一个视频,一个年轻人,据说还是老师,因为对方开车插队,他从车上下来,拦在对方车前,怒气冲冲,在车上砸了一个坑。对方的司机是71岁的老人。

在这里不论对错,不论年龄。当被愤怒控制的时候,已经不是自己了。过后会后悔,但会再犯。情绪的失控并不是因为当下的发生。而是想法。想法来自记忆,经历。

记得“禅门子”里的师傅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什么是念起?念起就是第一个念头。比方说你看到这个碗,你看到这个碗就是第一念头。但是你在看到这个碗之后。你会发现,哦!这个碗这么大!然后,拿到手上好冷,哎!我要干嘛!如何做什么!你在这个碗上面增加了不少属于你自己的意见和情绪,这就是第二念和第三念。第一念不可怕,可怕的是第二,第三念。我们说打妄想,或者说的实际一点就是放连续剧,你能不能在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放下了。

这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诠释人失控的过程。失控的不是发生,而是念头。不是第一个念头,而是后面的评判。

生活中总有我们喜欢的人,也有讨厌的人。同样自己也会被喜欢或者被讨厌。我们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念头。源起在哪里。在虚拟的世界里,放大了人的本性。你看着视频,心里生出了厌恶的念头。不喜欢这么露骨,觉的讲的不好。但忘记了第一念,其实它就是一个幻想。没有个人的评判。

当被念头带着,喜怒哀乐也会随着变化。这时,念头主导自己的人生,而念头被外在主导。外面只是相,内心是境。只有回到自己身上,才会改变念起。把第一念停住。这是杯子,那是桌子。然后没有了然后。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都不是要考虑的,只有存在。

那么回到你讨厌的一切。是什么让你喜欢,又是什么让你讨厌。二元思维如何诞生?源于嫉妒;源于比较;源于原生态家庭的溺爱和忽视;源于执着于自己的对,别人的错;源于无法觉知念头的浮起。源于智慧不够,源于我们自己想看到的世界。源于觉得比别人聪明等等。只要找到源头,也就没有了讨厌和喜欢。存在的本身就是美的,善的,慈悲的。

记得《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中写道:我们就是凭借思想和意识,将希望,勇气,信心,热情,活力等能量注入我们的身体。当然,思想也会带来疾患,悲伤,倦怠,失望,匮乏等各种局限的东西,这是由错误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会对我们的世界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使其变的不和谐。

我们要学习从局限性思维突破,改变内在的世界,才会改变外在的世界。外在的世界并没有变。只是换了角度。30岁之前成长的身体;30岁之后成长的思维。这才是时间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