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读后感批阅手记
第三单元的写作,安排的是读后感,或者观后感。备课组会上,和其他同仁沟通了一下。有人已经写过,有人表示考试应该不会考这种内容,所以不打算写。
放在五年前,估计我也就会很“势利”的舍去这个写作练习。然后,围绕中考作文考查,想尽一切办法摸寻规律。为了容易得到高分,不断进行记叙文写作。可是,在经过这几年对语文教学的不断探求与反思后,不再想做一个如此功利化的语文老师。于是,本学期第四次写作练习,就按照第三单元要求进行。
写作辅导时,抓住“引”“议”“联”“结”进行了方法指导。
从本次写作情况来看,学生的读(观)后感写作,特点很是明显。平时语文素养高,爱读书的孩子,这个作文就很是优秀。而那些根本视书如虎的人,文章就一塌糊涂。总体来说,这次的写作,成功作品不多,存在问题不少。
具体分析如下:本次写作中,两个班表现出的优点寥寥无。努力挖掘,答案如下:
1.有提炼感点的意识。
学生大多都能谨记从所读(观)作品中,提炼一个“感点”,然后围绕“感点”分析阐释。因此,本次写作,大多数人的文章主题思想还是比较鲜明的。
2.读后感的“引”“议”“联”“结”,结构完整。
也许是鉴于课前的辅导,学生读(观)后感的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这样看来,写作之前的技法指导,对于学生的写作还是有点作用的。
存在问题较多:
1.全篇都是所读内容的复述,从字里行间看不出一点自己所读到的收获。部分同学根本不是写作,全篇六七百字,“引”的内容能占到五六百字。真正的重点“感”,却只是寥寥几笔,一带而过。
2.“引”的内容太过啰嗦,导致文章的语言重复罗嗦,而又缺乏美感。
不知是不是因为要凑字数,部分学生在“引”原文时,不结合自己写作主旨简洁明了,反而是像懒婆娘的裹脚一样,又啰嗦又重复。
3.“读”“感”两张皮。
写作指导时,明明领着他们分析过“读”与“感”的关系。然而,写作中联系实际时,文章的侧重点明显与从原文中提炼出的感点方向不一致,导致读与感成了两张皮。
4.部分学生读本选择存在问题。
本次写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的是网络文学。对于网络文学,我没有偏见。对于他们所选择的内容,有些却无法苟同。感受最鲜明的,是刘怡婷同学的作文。她选的是一本耽美小说,虽然写作的重点不在耽美这两个字,但我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作品出现在考场作文的训练当中。除此之外,选择玄幻小说的人也还不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这种现象还是不能接受。
读后感,作为一种在学习生活中很常用到的体裁,学生还是应该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思路和注意事项的。写作的反馈来看,这样的写作练习还得继续进行才行。看来今后的名著阅读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读书笔记阶段,读后感也要做为一个重要内容,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