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人生旅途人生百味

一首村歌,“带”火一个村之《妈妈的那碗大陈面》

2019-08-02  本文已影响22人  如果没有温暖

妈妈的那碗大陈面(点击欣赏)

轻轻的在风中翻转

香香的在碗中盘旋

美美的和着我们欢笑

那芳香诱人的大陈面

遥远的从徽州迁来

落户在大陈的山间

祖宗殷殷叮咛和嘱托

就像这浓浓的大陈面

妈妈的慈爱游子的祝愿

浓缩进芳香可口的大陈面

不管我们走的多么远

故乡永远在我们的心间

妈妈的那碗大陈面

伴随着我们一年又一年

不管我们走的多么远

故乡永远在我们的心间

浙江省江山市大陈村,一碗飘香的鸡蛋面连着300年的汪氏宗祠,也连着600多年的古村落。面条的背后讲述的是一个个“孝德永彰”的故事。
大陈村汪氏宗祠的祭祖仪式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必须先由主祭人将大碗荷包鸡蛋面供奉到祖先的牌位前。这是由几百年前大陈村始迁祖汪普贤传承至今的祖训。面条里卧着鸡蛋寓意“见面认子”,即子女是父母的脸面,告诫人们“百行孝为先”,要积德行善 ,一生不能做有辱于父母颜面的事情。

相传汪普贤年少丧母,父亲续弦,他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便离开家乡去行医。

他来到大陈村并在此地安家落户。“离家方知漂泊难,养子才晓父母恩”,离乡日久乡愁渐浓,特别是生儿育女的艰难让他警醒,自己应该回家尽尽孝道了。

当汪普贤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却发现父亲已离世多年,只剩下年迈的继母独守老宅,物是人非,他不禁潸然泪下。

继母见他回来了,没有说任何责备的话,还给他做了一碗意蕴悠长的荷包鸡蛋面。汪普贤从小爱吃生母做的荷包鸡蛋面,每回他吃面时,母亲总会告诫他要积德行善、光宗耀祖。

继母竟能记得他和生母间的这些简单的生活细节,出乎他的意料。

尤其是继母勤俭持家、贤惠仁慈,备受乡邻敬仰,更让汪普贤感动和自豪。

汪普贤留了下来,为继母养老送终后才回大陈村。他还在大陈村的村口建起了一座寓意“母慈子孝”的凉亭来纪念母亲,取名“盼归亭”。

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 ,“盼归亭”多次翻修,至今还矗立在那里,祈盼着亲人早日荣归故乡。

大陈村绵延至今的孝德故事,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孝理念:父母的慈爱并不等同于哺育,还包含对子女的教育;而子女的孝德也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赡养,更要有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一首村歌,“带”火了一个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