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述“我的老师”,我与“老师”有距离感
昨天是教师节,“教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祝福老师的话语满天飞,而我不发圈,不言语,因为我对“老师”有距离感,憋到教师节的第二天,想了想,还是用文字怀念我的老师吧,毕竟,我已成为一名老师。
小时候,没有上育红班,被妈妈直接送进一年级。讲台上,椅子里坐着一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体态臃胖,身穿蓝步褂,好像走不动路的样子,这是我的第一个老师,至今不知姓名,只知道喊“杨老师”。杨老师让我坐第一排,课桌是长长的木头板子,两头用碎砖头搭起来,自己从家里带了小板凳,而我有好几个同桌。杨老师不像老师像爷爷,坐在第一排,总看见后排的小朋友,穿过我身旁,让杨老师检查歪歪扭扭的字,她(他)们扶在杨老师的膝盖上,或靠在杨老师边上,我好生羡慕啊。我在第一排,手一递本,杨老师就接住了,少了跟杨老师亲近的机会,但儿时的我,总偷偷的看着杨老师。我害羞,没有安全感,怕和别人接触,我和老师有距离感,不愿意去上学,装肚子疼,装病,妈妈识破我的小心思,又被送到学校,我总偷偷地望着杨老师。
小学五年级,村里盖好新学校,崭新的三排瓦房,宽敞,绿窗户,平整的水泥板路,我们满怀希望和激动,奔跑,欢笑,我有了好朋友……我爱上了学习。数学总是考99或100分,总是被班主任杨喜贵老师表扬,这是我的第二个“杨老师”,不知道从那个作文书上看到一篇小作文《一把韭菜》,我纯属接近性的抄袭,写了篇《一把葱》,内容大致是学雷锋做好事之类,杨老师在课堂上表扬,还大声朗读这篇作文。得到鼓励,我更加自信,更加“趾高气扬”,杨老师的关怀,让我成绩稳居班级前三,并当上少先队小队长。总是想跟杨老师当面说声“谢谢!”可很多年都未能开口,因为,我对“老师”有距离感,让我终生遗憾,杨老师早已离开我们。
后来上镇初中学,每天来回步行十里地,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求学。自带午饭,不论刮风下雨下雪,走在路上,心里却很温暖,因为我对学习有一份执着。成绩优秀的我,被班主任吕老师关注。吕老师的历史课,生动幽默,上古论今,无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吕老师侃侃而谈,眉飞色舞,我是由衷佩服。而每天下午放学,可以到吕老师办公室里扭上一糟,心里就美滋滋。有时候,为吕老师接桶水,有时候,给吕老师串线珠门帘……或者和吕老师说几句话,都是那么的开心。从此,缩短了我与“老师”间的距离。
细述“我的老师”,我与“老师”有距离感记忆深处还有一位深沉的数学老师——王老师,王老师当时是我们镇中学副校长,自然多了几份严肃和严谨,讲课细腻,认真负责。我有幸成为数学科代表,又一次拉近了我与“老师”的距离。但王老师的话并不多,“你渴了,就来我办公室倒水喝。”“中午吃啥饭?”“我给你打份菜,快,趁热吃!”……简短有力的话,从不允许我说第二句……而我只有不断的努力……不负众望,我总是代表学校去参加数学竞赛。三年后,考上我们县重点中学,而带我去体检报到的,还是我们的王老师。这是我与“老师”最近的距离了。
高二那年,我辜负了班主任张老师的期望,处于青春期的我,早恋。开始逃课,成绩一落千丈。我用青春期的无知和倔强,对抗张老师对我的爱。张老师和风细语的劝导,和严厉的批评教育,我对“老师”的距离又远了。张老师责任心很强,用尽办法,“死拉硬拽”的把我拉回了学校,总算是在努力了一个高三,考上本省内的司法学校,读的是法律专业。对张老师是太多的感谢,可我从不敢靠近张老师,只是逢年过节,打电话送去我的问侯。从农村考入省院校,还带着我的羞涩与自卑。看着多彩多艺的同学,我更不敢在班里表现自己,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好孩子,远远地望着我们的杜老师,就是满心欢喜。毕业十年后的聚会上,也不敢大胆地拥抱杜老师,我依然与“老师”有距离感。
细述“我的老师”,我与“老师”有距离感命运弄人,因为有这个距离感,高考报志愿不愿报师范类院校,大学毕业,赶上不包分配的新时代,无奈之举,参加县教育局教师招聘考试,以第二名成绩考进教师队伍,从此我与老师“亲密接触”。但内心始终有种说不清楚的情感,大概还是,我与“老师”有距离感。
今年的教师节,我没有去看望我的老师,心中默默藏着一份敬重和想念,感谢恩师,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