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活过”的价值感》
2023-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如雪般飞舞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工作,其实这是牵扯了很多因素的问题。
在国家大建设年代,每个人的价值是明确的,国家贫弱,所以国家价值就是你的价值,价值感是从群体里获得的,大学毕业后包分配工作,指定个人该干什么,每个人都是大机器里面的螺丝钉、齿轮,对自我、对目标前程都很确信。
改革开放后就不一样了,市场的前提是要有利益主体,每个人都是利益主体。每个人都需要思考,我自己能生产什么,创造什么。
我的知识是资本,我的经验是资本,我的社会资源、人脉也是资本,个人将这些资本投入社会大交换里获取自己的价值。
以前的价值感是集体给的,现在你要自己去获得,通过市场进行等价交换,获取价值感。
因为没有价值,就没有主体平等,市场也不可能建立。
市场的前提是等价交换,等价交换的前提是利益主体之间的平等,但如果自己连利益主体都不是,就没法进行交换了。
所以个人在现代社会生活关系中,会感觉是在为自己奋斗。不像以前,奋斗的目标直接关联国家、民族。这两者情况是不一样的。
年轻人觉得工作很苦,自己工作只是为了生存,于是就陷入这样一种状态:工作是为了活着,活着就得工作。
我们作为一个生产力,一个人力资源,一个劳动力,肯定是被需要的。
但问题是,作为人,除了劳动力价值之外,还需要有点儿精神追求,而自己工作获得的回报——钱,也只能保证活着,不足以支持个人再进一步享受生活,这就有点悲惨。
资本家需要劳动力永续,有劳动力才有盈利的可能,但又不会为劳动力提供实现自由生活的价值,所以,有需求却无法满足的现状下,价值感一定是个人内心的期待,需要自己主动去探索、去追求。
而现在年轻人的根本问题是,很多人达不到活得有价值感,自己也不愿意主动去探索生命,于是活得很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