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被骗了?普通人“弯道超车”就是毒鸡汤!
以前,我就是这样:一方面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我要好好休息一下,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我该趁机好好学习。
结果导致就是:玩得时候不能尽兴,学习的时候又会羡慕谁谁出去玩了拍了美美的照片......
你是不是也想要弯道超车?
今天我想泼盆冷水:对99%的普通人来说,“弯道超车”不是机会,而是精心包装的认知陷阱。
这篇文章可能会得罪很多“励志博主”,但我在终身成长的路上摸爬滚打了20年,可以很负责任地说:
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找捷径,而是看懂游戏规则。
一、弯道超车是一场用焦虑编织的财富游戏
你可能以为“弯道”是机会,但实质上这是少数人设置的收费关卡。
所有鼓吹“普通人逆袭”的课程、社群、方法论,本质都是利用你的恐惧——怕落后、怕没钱、怕被时代抛弃。
就像健身房卖的不是健身卡,而是“变美变瘦”的幻想;
这些“超车秘籍”卖的也不是方法论,而是“我能行”的心理安慰。
你看到了有人“弯道超车”,但没看到成千上万的人死在了弯道里。
某知识付费大V总晒“学员月入百万”案例,却从不提95%学员连学费都没赚回来。
就像赌场只挂“一夜暴富”的横幅,却把“倾家荡产”的真相藏在监控里。
真正的“弯道”需要资源、人脉、信息差做燃料。
就像你开着电动车,别人开着跑车,人家在弯道能漂移,你只会打滑翻车。
我见过太多宝妈借钱学“副业变现”,最后钱没赚到,反而陷入“学习负债”——不是你不够努力,是游戏一开始就不公平。
二、先学会在直道上生存
与其咱琢磨“怎么超车”,不如先搞懂:你连“直道”都没走明白,凭什么赢?
承认吧!自己就是个普通人!
我是在35岁以后才敢正视这个现实,以前总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正是这份“承认”,让我开始沉下心来,开始慢慢写文章做内容。
把60分的事做到90分,
就是普通人的核武器!
我今天还看到《人民日报》上的新闻,全国先进工作者、环卫工人李萌,被人称为“大粪妞”,干着又脏又累的活,但她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获得了人民的认可。
三、人生不是赛道,而是旷野
过了40岁我才明白:比“超车”更重要的,是搞清楚“你要开到哪里去”。
我的朋友圈里,有人年薪百万却焦虑脱发,有人全职带娃却活得从容。
我突然发现:我们曾拼命追赶的“成功标准”,不过是别人设定的游戏规则。
人生最好的状态:
按自己的节奏,成为想成为的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不要拼命追赶,要学会取舍。
人近中年,该做的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值得的人和事上。
比如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陪孩子读一本好书,给父母做一顿热饭。这些“无用之事”,才是人生的“有用之根”。
如果你问我:“普通人真的没有逆袭机会吗?”
我的答案是:
有,但不是靠“弯道超车”,而是靠“把自己活成赛道”。
40岁的我们,早已过了听“毒鸡汤”打鸡血的年纪。与其在“弯道”前焦虑徘徊,不如低下头,把脚下的路走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