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教什么——《狗来了》整本书交流课
刚刚给孩子们上完《狗来了》整本书的交流分享课。在上这堂课之前,我要求孩子们花四周的时间在家自己阅读完这本书。
课堂一开始,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这本书的内容,我们从这本书的故事要求着手,分析了故事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人物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也分析了主要人物的主要任务是否得到解决。最后一起分析了这本书的主题。在谈到主题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说:“这本书的主题是希望我们都可以独立。”他的依据是故事主要讲的是狗独立离家远行。还有一个孩子说:“这本书的主题是要教导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他的依据是所有的故事情节中,狗都在帮助他人。还有一个孩子认为这本书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社会问题。”关于孩子们的观点,只要他们说出了自己的依据,我都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赞赏,毕竟思考本身就值得鼓励和肯定。当讨论进行到这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我们可以先把主题放下来,等到我们完成整本书故事情节的梳理和困惑的分享,我们回过头来再探讨这本书的主题,可能那时候情况就会比较明了。
于是,我们开始用这个月学习的八种思维图之一的流程图来进行梳理《狗来了》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关于故事情节,我先让孩子们翻到目录,然他们看看目录,是不是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这本书的一个大的框架,他将每一个大的事件,也就是一个大的情节单独列为了一章,所以通过读目录我们可能就知道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了。但是我们的故事情节梳理是不是就仅限于把章节名写在框框里画出来呢?当然不是,我们还得通过把每一个大事件去划分成若干个小事件,让我们的流程图更细化,让故事情节的推进在流程图中清晰可见。当我们一章一章地去梳理完故事情节的时候,其实就等于我们所有人在一起又把整本书读了一遍。这对接下来的讨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是所有讨论和分析的依据。
接下来,我们通过流程图,找到了故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并一起分享了故事的高潮所在。大部分孩子的想法是故事的高潮是狗为了给30只小猫当养父,差点从烟囱里掉下来。他们的观点是,在读这个部分的时候,他们一直担心狗会不会死去,如果狗死掉了,那么狗的任务就完不成了。所以这个部分应该是整个故事的高潮。还有一个孩子认为故事的高潮应该是狗被教育局的人追。在这里我和孩子们又重温了什么是一个故事的高潮,也讨论了高潮通常会发生在故事的后半部分。而至于狗被教育局的人追赶这个情节,应该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里,我们发现狗不能再当老师了,他可能要选择去做别的事了。还有几个孩子认为故事的高潮应该是狗和熊伪装成妇女,碰到了正在追赶狗的警察山羊。他们的观点是,在这里狗差点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由的狗就没有办法再去远行,也就没有办法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他做的事了。我同样赞赏了孩子们的想法,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和最后那几个孩子的观点一样,就是狗差点被山羊警察抓走。因为这个部分,狗自身的矛盾冲突到达了最顶点,他为了帮助别人,做的错事太多了,罪状也太多了,一旦被抓住,他肯定就会获罪,失去自由。
到这里,《狗来了》这本书的故事脉络我们就已经全部理清楚,就到了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了。我先让孩子们分享了,读完第一章后,他们对狗的印象。善良、整洁、能干、助人为乐、和蔼、聪明、不为金钱所动、有主见这些都是孩子们为狗贴的标签,而且他们也都说出了自己的依据。接着我让孩子们分享读完整本书后对勾的印象。这时候又增加了诚实、风趣、重情义这些标签,这些标签都是狗身上所具有的的品质,孩子们都说得特别的棒,而且有理有据,都在文本中找到了依据。当我正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狗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觉得狗很笨拙。”哇!简直太棒了,是的笨拙,我问他笨拙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说是从狗已经注意到山羊老在观察或者监视他说着凶了,可却没有及时地觉察这件事,从而让熊最后被山羊识破了。真好,是啊,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故事当中也一样。这个头开得特别的棒。然后我们就一起去分析狗去偷地下室的食物、擅自把三十只小猫领进奥加尔的家,顺手拿走了园丁的衣服这些事,通过对这些事的分析,我们发现狗本身在做事的时候也是有问题的。就像孩子们说的,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的行为也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像是他为了帮助第三个人,伤害了另外一个人,这样的做法也是欠思考的。孩子们自己就得出了结论,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即便是狗这样的人,也有做错事的时候。趁热打铁,我们又分析了故事当中出现的熊、猪、奥尔加、老猫、出租车司机等这些人物的特性。
当我们对人物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和了解之后,我问孩子们在你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孩子们说:“有。”他们说有自私的商人,就和海因里希夫妇一样,做事情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去考虑顾客的出发点,也有和教育局的那些人一样的老师,从来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标准给孩子选派老师,而从来不会考虑这样的老师适不适合孩子,老师的方法适不适合孩子。也有像熊所扮演的政治家一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伪装骗取民众的信任,做一些只为自己赢得既得利益的事。探讨完这个,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这本书的题材上,孩子们也就很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这本书属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因为在介绍作者的时候,我们对这位作者三种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了梳理,其中有一类就是现实主义题材。)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知道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揭露、批判或者讽刺现实中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知道了什么叫做典型人物,就是作者笔下塑造的那一个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
最后,我们分享了困惑。其一是为什么这本书讲的是狗离开了家去远行,而书名却是《狗来了》,孩子们很快就有了答案,他们说这是站在狗帮助的那些人的角度来说的,对那些人来说,就是狗来了。而狗来了又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变化,所以这本书的书名叫做狗来了。我又问孩子们,那你希望也有这样的一只狗来到你的生活中吗?孩子们大声地说:“希望!”他们太喜欢狗当老师的那个部分了,从他们的回答中我能感受得到他们对于那样一位老师的期盼和渴望。其二我们分享了狗为什么要选择回家。孩子们说,因为狗离开家之后虽然做了一只能做的事,帮助了别人,但同时他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看到了这个社会的问题。他觉得还是自己的家是最好的,所以就回到了自己的家。是啊,我们何尝不是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最好,殊不知只有自己的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当这一切都讨论结束,我们重新回到这本书的主题,因为这本书是现实主义小说,所以他的主题就非常明显了,就是揭示了当下社会存在的很多问题,作者希望借由这个故事,能让大家看见这个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