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你的求职机会,四年做好一件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就已经毕业21年了。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求职和职场历程,有一些感想和体会,不吐不快。
珍惜你的求职机会
现在的大学生不仅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查到自己学校近期所有的招聘信息,还可以知道很多外校的信息。比如,我曾经工作的“985”高校,就业信息网和官方微信上的所有招聘信息,便没有设置任何浏览限制,无论本校还是外校学生,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方便、快捷地知道最新宣讲会的信息。
对此,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然而,仅仅在二十年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些信息还是非常宝贵、稀缺的资源,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易得到的。
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是1995年,那时候别说网络了,连电脑都是刚刚开始进入家庭;寝室里连固定电话都没有,每一栋宿舍就一部传呼电话,还处在“沟通基本靠喊”的阶段;至于呼机、手机,那更是“成功人士”才能用得起的高档商品,是大款的标志、身份的象征。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记得有一次湖北一家大型国企到学校招聘,偏偏我当时不在宿舍,同学到处找我找不到,等我辗转知道这个消息时,招聘已经结束了;还有一次,深圳一家非常知名的银行来学校招聘,直到班上一个同学签约了,我才知道有这回事……至于从始至终我都“无缘”知道的求职机会,我相信一定还有不少。
所以,在课堂上或平时,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不要抱怨就业难,珍惜你今天的求职机会吧。不管你最终能不能顺利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至少在求职信息的获取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可以公平地去竞争。仅仅这一点,就足够当年的我和我的同学们羡慕不已了。
大学四年做好一件事
我在高校工作时,曾经负责编印一份指导学生就业的4开纸质《就业导报》,每期9300份,要发放到每一个本科生学生寝室。
为了保证报纸的顺利发放,我累计招聘过多名发放助理,平均每名助理负责7栋学生宿舍,一次发放约1300份报纸,报酬50元。我问了一下做过的助理,大概3个小时能全部发完,平均时薪16元,对于当时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兼职。
没想到的是,发放助理的招聘,却成了让我倍感头疼的事。
第一次我是在网上公开发的招聘通知,应聘的学生不算太多,基本上是2:1的比例,我从中挑了7个相对能吃苦的。随后,我就开始了不停更换助理的“痛苦”历程:当初应聘时一再保证能干满至少1年的助理们,有3个只发了2个月就以种种理由不干了,后面补招的助理,能干满半年的也很少。
我猜想他们不愿意继续做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嫌活儿太枯燥、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吧。
迄今为止,在曾经招聘过的20多位发放助理中,只有一个女生小娄坚持干了三年,从大一进校一直干到大三弹结束。
小娄来自农村单亲家庭,很小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先后在棉纺厂和餐馆打工,靠微薄的收入拉扯大了她和妹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毕业后她曾到一家纱厂打过半年工。由于聪明、勤快、能吃苦,老板非常喜欢她。她原来的班主任知道后,硬是把她找了回去,免学费、给奖学金,让她读高中。
考上大学后,她申请了助学贷款,年年都得奖学金,还做学生助理,做家教,三年下来不仅没要家里负担一分钱,还可以适当资助当时正在读高中的妹妹。
小娄读大三时,我问她今后的打算,她告诉我她很可能保研,目前正在考虑读不读。谈到找工作,她对自己也很有信心,因为现在就有公司要她暑假去实习。
我问她大四以后还发不发报纸,她说当然,当初接这个活儿就是打算干满四年的。
我笑着告诉她,如果你要找工作的话,只需在简历中写上“连续4年发报纸到所负责的7栋学生宿舍的每一间寝室”,保证会有单位要你的。
什么叫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
中国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干不了,没技术含量的又坚持不了,如此而已。
找工作其实根本不难
我知道一个学生,简历里面就写了一件事:先是借钱1万块,买了一个烧烤机,然后自己开店、雇人、销售、开发市场,一边做一边上大学,做了两年后卖掉小店,赚了6万;然后应聘了一个“世界500强”的销售工作,一年后成为华北区的总负责人,现在过着舒适自由的生活。
所以,我经常会对学生说:找工作其实根本不难,你只需要大学四年坚持做好一件事,不管是学好一个领域、练好一项技能、做好一份勤工俭学、发好一份报纸、办好一个协会、当好一个助理、做好一份实习、经营好一个小店……就一定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因为现在企业最发愁的,不是招不到能干的学生,而是太难找到肯踏实做事的人。
据媒体报道,毕业三年内是大学生跳槽的频繁时期,主动跳槽率竟然达到了88%。北京市曾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
由于“怕了这些学生跳槽”,一些企业甚至不得不采取签约即扣押毕业证书的“非常”手段,我知道的一家湖北知名民营企业,就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在大学四年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毕业生,又怎么可能不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