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水墨柔软新视界书法

好一丛兰花草

2022-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石边蒲

文/蒲

今天,翻出从好友那里牵来的《芥子园画传》,尝试用毛笔勾几丝兰叶。

听友人说,画兰是最难的,曾有“一生兰,半生竹”之说。我心中暗想:稀疏的一两丛兰,怎么就这么难画呢?

展开六尺对开的半生宣纸,以团扇作品的大小比量裁下,展放在桌上。再折成四等份,以便找中心线。研好墨,舔了笔。

拉线条还好,因为前些年练习小楷,笔力还行。书上说“凡画两丛须知有宾有主。”心中暗自琢磨:艺术还真是相通的呢!以前写小楷,主笔不是太突出,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突破这个障碍。

画兰叶时,背着书上的定律,怎奈心有余力不足,体现不出兰叶柔中的刚气。但挺喜欢自己画的两条劲瘦的线条,细若蚊足,劲力十足。

画完后端详,不觉哑笑。因为书上强调“折叶以劲取势,须刚中带柔,折中带婉”。可是细看自己画的兰,折叶处成了死硬的麻花“8”字。唉,越想画好越画不好,凡事不能急于求成,还是老老实实的从基础开始吧。

又乘兴搜寻了苏辙的一首诗,题于画面上做点缀,权作自娱自乐也好。

忽然想起每天洒水车经过,除了留下湿漉漉的地面,还留下了悦耳的《兰花草》,就欣然抄录如下:

兰花草
 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这首诗短小而清新,被谱成曲,流行于80年代的校园。它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很受青年人的喜欢。

《兰花草》是胡适先生增删过的尝试集中的一篇,从80年代传唱至今,可见其葆有的青春气息,缘于情感的真挚。

艺术的生命力来缘于生活,用真情实感来打动着人们。与艺术接近,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是朝雨浥轻尘,是雪尽马蹄轻。

兰,难画的是她的幽深之神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