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的孩子该怎么办?
现在养好一个孩子太不容易了。过去父母对孩子的冷漠忽视,动辄打骂,羞辱式的教育,使孩子安全感缺失,人格不健全。很多人都需要成年后的自我疗愈才能愈合内心的伤口,走出童年的阴影。
于是,成为父母后,我们竭力避免下一代承受我们曾经遭遇的痛苦。我们学习很多的育儿知识,让孩子在赞赏,夸奖中长大。可发现孩子又出现了另一种问题,太脆弱,玻璃心了。
时常看到新闻,小学生因为跟父母口角,或被老师说了几句就自杀。UNICEF全球数据统计15岁以下的儿童,每10万人中就有1-2个自杀身亡(每年)。
根据妇联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自杀人数达每年60万以上,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
在青少年和儿童当中,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5~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1.02%;而且这个年龄段的自杀人数还在呈上升趋势。
也许觉得这些极端的例子,距离自己太遥远。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家庭也被孩子的玻璃心困扰,这些孩子打不得,说不得。
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没人哄,能一直哭到天昏地暗;
只能自己受表扬,忍受不了表扬别的孩子,忍受不了自己不是关注的中心;
积木搭不好,就再也不要搭了;
……
平时我们都是竭尽所能的表扬,赞赏孩子,从来不敢给他半点压力,更别提体罚等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了。可为什么孩子会一批评就哭,遇到困难就躲,遇到挫折就崩溃呢?还能怎么爱孩子呢?
不正确的夸奖会造成孩子的玻璃心。过分好强,忍受不了一丁点的不顺利和失败,也不能忍受周围的人比自己强;
依赖表扬,在别人的肯定中才能肯定自己,失去自我评价的能力;做事以得到表扬为目的,而不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逐渐丧失内在驱动力。
成功的教育隐藏在细节中。平时对孩子的夸奖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不是所有行为都要夸奖。“宝贝,你竟然把饭吃完了。”“竟然会自己穿衣服了!”这些本该孩子自己会做的事,他能够独立完成时,会从中得到巨大的成就感,远比父母的夸奖更重要。
多夸奖具体的行为,否则孩子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朝哪个方向努力。“宝贝真聪明啊!”“真棒啊!”当孩子遇到失败时,就归咎于自己的天赋或者能力,陷入挫败感。表扬越多,失败的落差越大。
过多的赞美,让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懂得生活的艰难。自我认知还没有清晰,足够时,一次失败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心理的脆弱与超强的自尊心也有关。自尊心过强,对于失败,出错以及批评都不能接受。
帮助孩子认同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这个球没打好,不开心了,是吗?”而不是说:“一个球没打好有什么好生气的?再打不就是了。”
当你告诉另一半,你辛苦一个星期做出来的工作成果,被老板一句话就给否定了。他告诉你:“否了就否了呗,再做就是了。”会不会恨不得想抽他。道理虽然是对的,为已经发生的事不值得生气,但我们就是想得到情绪上的安抚啊。
孩子也是一样的,每次他遇到挫折时,没有得到情绪上的疏解,负面情绪就会一直积攒着,直到小雪花滚成了大雪球。
帮助孩子把每一次逆境变成顺境,是最好的方式。他也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从逆境中学习成长,等于给孩子了一副面对人生困难的盔甲。
我们都听过一个牛奶洒了的故事。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史蒂芬·格雷,他说他最要感谢的是他的母亲。小时候,他一次不小心将一大瓶牛奶全部打翻。他的母亲没有指责他,而是说:“既然牛奶已经打翻了,我们干脆看看用这些牛奶可以做点什么吧。”他就用这些牛奶作画,玩了一个很开心的下午。之后,母亲还让他开动脑筋,想几种不会打翻牛奶的办法。最后,母亲说:“你打翻了牛奶,就要为你的行为负责。现在,你来把这些牛奶清理干净吧。”
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并不是让孩子刻意去吃一些没必要吃的苦。公众人物乐嘉带4岁女儿沙漠中徒步76公里等等这样,刻意让孩子吃一些体力上的苦,以达到锤炼心智的目的,效果因人而异。
许多底层人物的生活远比偶尔几天的刻意吃苦还要艰辛。但这能够说明他们性格很坚毅吗?显而易见不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的苦,与他们在面对其他问题时,能否承受挫折无关。
面对失败时,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化为下一次成功的经验。面对困难时,如何坚持不放弃,如何将困难分解为可以解决的程度,如何寻求外力解决困难。这都是我们可以从一次次的挫折中教会孩子的。
在孩子的一生中,学会某项生活技能,取得好的成绩,或者能得到周围人的喜欢,都不是最重要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面临风雨的一天,教会孩子面对挫折挺下去,面对困难不放弃,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才是孩子可以用之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