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伊人回眸泪倾城俗世奇人

林黛玉才是那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2017-06-09  本文已影响1741人  葱烤肥肠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图片来自百度

因为她在认真感知生活,所以草木之心,亦为多情之所。

黛玉的忧伤抑郁,不是她不爱,是爱而不得。她爱明媚春光,可惜春光易逝,所以把锄葬花;她爱与人玩笑,然而人事无常,亡了父母,牙尖嘴利保护的是那再经不起生死别离的心灵。

青春薄弱,她的风流病态,一半缘于天生体质怯懦,一半缘于物质丰腴而精神寂寞敏感的后天生活环境,黛玉确有消极之心,却非堕落之辈。

林如海独有此女,自幼教养不凡,进贾府时才不过几岁,便读了四书,早早打下文学底子,刘姥姥进潇湘馆一如进了公子哥儿的书房,日常闲暇是读书作诗,怎么能因为她容易感伤就忽略了她有支撑她不被世俗侵染打跨的精神乐园?

在乐园里同春风生,同冬雪吟,旁人只闻拭泪哀啼,却不懂她与落瓣枯叶融作一体的境界。她悲观地想,花若不曾开,便也不会败,人若不相聚,便也不会散,这何尝不是她的怜惜和真情?所以她让落花化入春泥,把爱恨倾注在大观园。你不爱花开,也就不关心花败,一顿饭让你吃得不痛快,早早收场正是解脱。

宝钗温婉,却也无情。衡芜雪洞之中,她将韶华祭奠给尘网琐事,于迷离花事里淡然一笑,转身步入人情俗世的你来我往,既然不能痛快地拥有,那就决绝地放手。

同是爱而不得,衡芜选择不爱,潇湘选择折腾。折腾宝玉,折腾自己,你不可以辜负我,你要懂我的心,一日出现不确定,我便一日不安心,若是对爱情的质感无欲无求,何必去管知己与否?

世人也怨她言辞犀利,若为她洗白,是她灵巧多才又真心情的体现,不过,她的话当真让一些人受到过伤害,这无法忽略,只是她越毒舌,就越心疼。

在我们这一干平民看来,生长于富贵温柔乡里的她,有大把时间精力自怨自艾,然而一同周围人比较,论吃穿用度,谁也差不了谁多少,她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没错,但她自觉身份地位尴尬,始终是外来人口,如果不上层保护色,岂不是要被欺负惨了。

所以有时想用创作之才艳压群芳,用伶俐口齿树起城堡,为的是在寄住的豪门里更有尊严。

相较于宝钗,黛玉的计较、幽怨、倔强实际上限制的是他人,自由的是自己。她的个性把不识她的人限制在呆板世故的范围里,让他们介意,让他们不欢喜,让他们的思想受冲击,而对于识她的人,除了宝玉这样的前世冤家,谁受过她的委屈?与紫鹃情同姐妹,素日与晴雯交好,湘云前期不懂黛玉,二人冷嘲热讽,后来共榻同眠数栏吟诗。

而宝姐姐,几乎友善了所有人,却冷落了自己。也曾在滴翠亭扑蝶,也有过少女情怀,却没有像黛玉一样去“享受”青春里的一切,认真哭过笑过,她是希望借好风上青云的,但她的“懂事”却让人觉得荒凉。

是目标太明确而可以目无他物吗?那她的目标是什么,皇宫还是别的什么?或许人家的大度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本不在乎。她的目标不是你,你的言行如何能影响冒犯到她?只是宝姐姐,过早的成熟却是慧极必伤。

87版红楼梦剧照

记得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宝钗在在烛光下执笔落诗,

赌书空忆泼茶时,铁马敲风乱入诗。

青女不谙霜雪苦,忍将剩冷锁残枝。

烛花剪梦恨难双,雨暗罗衾泪暗江。

一自孤山春尽后,荷风柳浪枕幽窗。

和自己的新婚丈夫缅怀他们共同的知己,这一幕必定令许多人唏嘘。世事对黛玉的残酷是两次别离一生幽怨,对宝钗是自幼丧父失了支柱,母亲无能哥哥愚蠢,两人遭遇类似,处境却又不同,黛玉羡慕宝钗有家人,宝钗又何尝不羡慕黛玉的敢爱敢恨?

如果说,宝姐姐是那个看破生活之后迅速成长的人,那么林黛玉才是那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