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与地坛》
生·死·时间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尹校长说他家路路恐惧死。
“死是很遥远的事。”
“可人终归要死的。”
“你要多吃蔬菜就不会死了。”
这是一位妈妈和孩子的对话。
听到好几起同事们患病的事。学校建议大家明天去体检。
健康第一。没病就是福。
第一次考虑生和死的问题,是爸爸患病住院以后。疾病会把一个强壮的人一夜之间击垮。能活下去,多活几年,在那一刻,成了对父亲的祝福。母亲突然间也苍老了许多。
有时也听到“活着真累啊”之类的话,但在死亡面前,活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当我们知道日子不多,才会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当我们看到双腿残废的人才会珍惜自己的每一双鞋。
我们无论是谁,拥有共同的财富——时间,在时间的流逝里,我们活着并思索着怎样活,且一天天走向死亡。
就在此时,读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对生和死以及时间思考得太好了。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
这些细节描写,不是在寂静的时光中长时细心地观察哪能写得出?寂寥、寂寞中也有美。
“剩下的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既然是“魔鬼”或“恋人”,可见活着是有痛苦也有快乐的。
“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这个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但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譬如那些古柏”,有时它成了我们一生的信念,成了生活的支撑。人与人不能和谐相处的时候,自然却接纳我们。它不问你尊卑长幼,不问你是否健康残疾,只要你愿意,它能与你和谐共处。在自然面前,人不必逞强,不必张扬。人是渺小的,自然却可以永恒。在自然面前,它不着一言一语,却教你认识许多。自然实在是一位高明的大师,只要你愿意像史铁生一样去用心观察它,去聆听它。
“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
史铁生还用“一天中的时间”、“园子里的声响”、“园中的景物”、“心绪”、“梦”来对应四季。时间本来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在史铁生的笔下,时间有形状、有颜色。如果一个人不是长时间地、不受干扰地去体味时间,怎么能看出时间这么多的面目呢?他是被迫面对时间的,除了时间,他什么也没有。不,他还有地坛。地坛是母亲的化身,是时间的象征。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生死乃自然之事,生命也在不断循环往复。母亲死了,史铁生是悲痛的,好久他才明白,他活着,艰难地活着,顽强地活着,好好地活着,也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母亲会在九泉之下安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