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你妈迷恋的土榨花生油,谋财又害命

2019-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ad13227af2a1

这些年,食品江湖兴起了一股风潮。

无论是红糖、巧克力,还是面包、面条,我们常吃的食物,不少都加上了“手工制作”的标签。

仿佛只要远离了食品添加剂和工业加工,就能在品质上更胜一筹。

连最具烟火气的食用油,也出现了明星产品——“土榨花生油”。

街头巷尾的炒货店和短视频平台里,土榨花生油存在感一点都不低;

某地使用“土法”,正在街边现榨10元1斤的花生油

无添加,不掺假,是土法压榨花生油的金招牌。

但这些“三无产品”,藏着众多你想不到的风险。


1

你和癌症

可能就差这瓶土榨油

今年6月,一对做土榨油生意的夫妇在某地落网。

简陋的作坊、安全存疑的土榨花生油制作现场 / 《广州日报》

和大多数街边作坊一样,他们出售的土榨油从未经过安全检测。

这些油有多少安全隐患,制作者可能也没搞明白;

但对迷信“土法”的消费者造成的伤害,却难以估量。

土榨花生油含有的游离脂肪酸、色素及其他挥发性成分,虽然能让油呈现独特风味,但也会使油在温度较低时产生油烟。

油烟所产生的苯并芘、丁二烯等都已被证实为致癌物,有招致肺癌的风险。

长期暴露在高油烟环境中,宛如吸毒

在落网夫妇所销售的土榨油中,黄曲霉素B1含量为160μg/kg,是标准的8倍之多。

黄曲霉严重超标,很可能致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规定,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每千克不超过20微克(20μg/kg)。

事实上,土榨油的加工过程没有精炼这一步骤,没有办法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风险普遍比精炼油要大。

黄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划定为天然存在的I类致癌物,有20多种衍生物,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等等。

黄曲霉菌高清照 / 纪录片《奇异的腐烂科学》

在土榨花生油中检测超标的黄曲霉毒素B1,属于比“剧毒”还猛的“特剧毒”,致癌性也最强。

它的毒性主要作用于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脏,一旦中毒,轻者发烧、呕吐,重者肝功能衰竭或肝癌致死。

从上世纪60年代,引爆英国伦敦的“火鸡X病”,到2004年,因霉玉米导致肯尼亚1000多人中毒,125人死亡,罪魁祸首都是黄曲霉素。

英国有超过10万只火鸡,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饲料致死

人们直接吃花生时,遇到坏的,即使不知道那股怪味来自黄曲霉,也明白它们不能入腹;

霉变的花生不要吃 / 深圳卫视《正午三十分》

把霉变的花生榨成油、炒成菜,浓郁的油香往往会把最危险的隐患遮盖起来。

甚至还让土榨花生油堂而皇之地被包装成“养生产品”,走进寻常百姓的餐桌。

目前,市场上的制油方法主要有2种:浸提法和压榨法。

在商家的宣传里,土榨油的制作方式为“慢火炒、再小榨”。

炒制→压榨→过滤,土榨油就算制作完成,很多街边作坊连过滤这道工序都省了

从原理上说,它和压榨法更接近。

但事实上,却和现代油脂工业所指向的压榨法差得远了。

花生油正规制作流程

真正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压榨工艺,榨油之前,得先碎成小块,轧成薄片,蒸炒成熟;

榨油之后,还得再经过一系列的精炼工序,把颜色味道不符合标准的成分和其他有害成分去掉才能保证食用油的健康安全。

小作坊,关键步骤基本都省略了 / 广东卫视《生活大数据》

少了哪一个,都可能让黄曲霉死里逃生,潜入你的餐桌。

食品安全无小事,迷信土法,受害的只会是自己。


2

食用油的那些误区

你真的误不起

多少消费者,躲得过地沟油,却算不过商家的小九九。

同样的油,商家为了把高价合理化,费心创造了不少新名词:“鲜榨”、“古法”……

不仅土榨花生油是重灾区,其他品类的食用油中也常有捏造概念炒作的情况。

以橄榄油为例,国际橄榄油协会对橄榄油的基本分类是“初榨”和“精炼”两大类,一些厂商却打着“鲜榨”的招牌吸引消费者眼球,或者用“橄榄调和油”的字眼,降低产品中橄榄油的比例。

因为根本没有相关的概念和标准,也就很难界定产品的真实品质。

含量1%也敢叫橄榄油?/ 第一时间

食用油到底应该怎么选?

首先,无论什么品种、品牌,一定要从合法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

小作坊古法出品的“三无产品”就别买了。

假冒大品牌的山寨货也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包装上印有“QS”标志的。

根据《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18年10月1日及以后生产的食品,一律不得继续使用原包装和标签以及“QS”标志,新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SC”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其次,还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戒掉重油重盐、无辣不欢的肥宅爱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g或30g(2-3汤勺),摄入过量,不仅会让你长胖,还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肪酸超标,增加罹患“三高”和心脏病、脑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新鲜的食材,清淡的烹饪,才是更朴实的养生法则。

否则,再靠谱的油,也不能给你一个好身体。


3

过分迷恋“纯天然”

是对食品科学的嘲弄

这款酸奶有增稠剂,放下;

那瓶饮料太多色素,不喝;

这包豆干有防腐剂,不安全;

那个薯片含甜味剂,不健康……

在许多消费者看来,看得见的“土法”,远比看不见的食品添加剂更安全。

对他们来说,工厂流水线产出的食品,一定会加入食品添加剂,而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

看到“手工食品”,才会有安全感。

实际上,在现行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下,多数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剂量,其实是无害于人体健康的;

自制、手工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从土榨花生油,到古法熬制的红糖,再到各种“无添加”、“原产地”的农副产品,质量恐怕远没有产品的人设和故事重要。

今年10月,某景区超市因市民举报,所售大米、手工红糖、破壁灵芝孢子粉等多款“三无”商品被下架。

手工食品,标签都手写了 / 《南国都市报》

类似的三无产品大行其道,早已不是个例;

近年来,许多景点、体验馆乃至书店,都喜欢“跨界”农副产品;

网络上,也有不少人喜欢开一家网店,分享自己手工打造的产品。

其中许多自制食品,包装上除了一个巨大的Logo一无所有,宣传单上也只有“品牌故事”,没有生产厂家的任何信息。

《食品安全法》第67条规定: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注明生产日期、成分或配料表、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没有这些,即使包装再精致,故事再感人,也难有安全保障。

去年夏天,齐齐哈尔市一位林姓网友购买了风靡朋友圈的一款手工水果茶。

接到快递后,却发现水果片已经发霉变质。

手工制品,未必安全

向商家咨询,得到的解释却是“纯天然就这样”。

无论是主打“土”的土榨花生油,还是开起来更时尚、高级的手工网红美食,令消费者动心的,还有情怀因素。

长辈们童年的乡村图景,年轻人向往的诗意田园,好像繁忙生活里没有时间慢下来钻研的,有人替我们钻研了。

为“手工食品”买单,就是致敬那些“用心生活”的勇士。

有情怀没有错,但因为情怀,对“手工自制”无条件信任,对现代食品工业全盘否定,就掉进了商家编造的圈套了。

多一点理性选择,少一点盲目崇拜,才能生活得更健康。

参考资料:

[1]假期带桶土榨花生油回来?小心“养生”不成反致癌![N].新京报.2019.10.7

[2]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普遍超标,专家呼吁改变消费观念[N]南方日报2015.2.4

[3]这种油常吃极易致癌!夫妇售卖被判刑!快看看你家有没有?[N]广州日报2019.6.23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甲酯:GB 28352-2012[S].2012.

[5]杨铭铎, 曲敏. 传统食品及工业化的涵义与意义[J]. 食品科学, 2002, 23(2):145-14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