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是不归 - 草稿 - 草稿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老VS王

陶渊明他这个人他有很大的才能,但是他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家族。但是他也可以做大官,因为他的祖父很牛大,从这诗中能看出他的本性。

在有的时间中,陶渊明家里一分钱都没有,所以去当了官。这是他当官的理由之一,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理由,因为陶渊明他的家非常的蒋茹佳说,30左右,一定要去当官,这就是十项历年志意多所耻。但是在陶渊明当了很久之后,陶渊明觉得自己并没有路了,所以就回家了但这一回就是回了好长时间,在又一次家中没米的时候。又一次去当官,但这一次的时间非常非常短,就足足只有四个月。这个世道非常的辽阔,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又有能有多少选择呢陶渊明还说自己并不是非常的有钱,但是只要一个人喝着小酒,他就满足了,这是这首诗的意思。

这是在课堂中师生的讨论。

老师出示了“耒”的字源。

这个之前我们讲过,但是一些孩子忘记了。

师:这个“耒”字,刚才已经有人说了,是什么意思?

农具。

那这个“投耒去学仕”是什么意思?

生:不耕田了,然后去当官。

师:“将养不得节”中的“养”是什么意思?

生:养育。

师:所以“将养”就是休息、修养的意思。“不得节”就是“不得法”。也就是他的“将养”安排的合适不合适?

生:不合适。

师:对,正是因为不得法,所以才怎样?

生:又冷又饥。

师:对,长时间的受到寒冷和饥饿的影响、控制。所以是……

生:冻馁固缠己。

老师划出这一句,孩子迅速领会了它的逻辑。

师:后面又说“是时向立年”,那“立年”是什么年龄?

生:三十,三十而立。

数的阅读涉及孔子和《论语》,所以老师追问他——

师:那数,你说说,三十而立是谁说的?

生:孔子。

师:对,孔子自述里面说“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三十就到了该立起来的年龄了。我们的诗人到了三十岁,他认为已经到了孔子所说的而立的年龄了,但是“志意多所耻”,为什么?先说“志”是什么意思?

生:志向。

师:那“志意多所耻”是为什么?

生:没有三十而立。

师:一般三十岁,我们如果立起来 ,那可能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是现在诗人立起来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他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羞愧。

师:有点羞愧,有点耻辱。那是什么原因呢?接着往下看。

师:遂尽介然分——“介”是什么?

生:介绍。

生:边界。

生:不是那个界。

师:这个“介”大家见到的可能比较少,表示“耿介”。就是保持自己的性格,那你说陶渊明是不是很耿介?

生:是。

师:因为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对这个世俗生活适应还是不适应?

生:不适应。

师:那意思就是说,我不干了,我要保持自我——这就叫“遂尽介然分”。

师:所以他说什么——终死归田里——什么意思?

生:要死就死在田园。

师:就是说我要回归田园,终老一生。

前半段梳理完成,请孩子再次朗读。

嗯,你们上课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王校讲到的所有事情。都是在说陶渊明并不是非常的想去当官,他的本性就是那样的。

我在课堂中的理解,你就是陶渊明这个人,他的本性就是喜欢做那个。爱自然的人,所以说陶渊明不想去当官,但是他的当官都是在他迫不得已的时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