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岳:受好教育,是为了吃更好的苦
人要不要吃苦?这是个伪问题,因为人一定要吃苦,躲不了。没有不吃苦的人生。
要不要吃苦,就像要不要呼吸一样。不要也得要。
关于吃苦,却有两个极流行的错误观念,造成不该吃的苦乱吃,该吃的苦却不吃。
首先来说不该吃的苦:
img这种观念认为自己小时候的贫穷经验是珍贵的,吃不好,穿不好,所有好东西都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能够培养好的品质。这是显而易见的谎言,但却是中国父母们最爱的口头禅之一。他们以此为理论支撑,贬低现在孩子的富足生活,甚至刻意剥夺孩子的满足。
如果贫穷能够产生好品质,人类为什么要追求财富呢?
中国人,50后60后,在贫穷与饥饿中长大,80后90后,在更富足的环境中长大,后者的素质高很多。
在全球,富裕地区的人,素质也高过贫穷地区的人。你旅行、移民,喜欢到富裕有序的日本、欧美,而不喜欢去贫穷混乱的贫困国家,就是因为前者素质高,你更安全,更舒服。
在同一座城市,你也更愿意呆在富人区,你会避免去贫民区溜达。
富裕好,贫穷坏,这是人性,也是大数据证明的结果。贫穷、匮乏是不必吃的苦。歌颂这种苦,让孩子吃这种苦,只会培养出品质更低的孩子,其实是虐待孩子。
贫穷与匮乏,更容易引发自卑、焦虑、吝啬,本能地去抢夺,而非合作。养成这种气质与习惯,那基本享受不了更高级的精神。
不加思索接受这种错误观念的父母,我觉得,本身就是比较吝啬的:不满足孩子,省钱省精力,这样还让孩子吃了苦,有利于成长。多美的事。
而该吃的苦不想吃。这种错误比较隐性,更难识别。
比如下面这个想法:
img关于读大学,形成了这样的条件反射:读了大学,有好工作,工资高,不辛苦;没读大学,就没好工作,工资低,很辛苦。
正相反。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人类新时期,简单工作,已能吃饱穿暖,空调wifi,买不起房子,最后也有廉租房解困房搞个安身之地,看起来低端的工作,朝九晚五,公司倒闭与否,与我无关,我拿一份薪水,回自己的窝,追网剧、刷手机,喝点小酒,切盘卤料,几十块搞定,外卖还送到门口。这苦吗?低端反而不辛苦。
你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好公司,同事都像你,是聪明人,受过好教育的精英,你一松懈,就被比下去,不幸失业,尊严受损,房贷车贷也得断;你不停升迁,就面临更剧烈的竞争与压力。
你自己创业,如何起步?如何维持公司运转?如何团结人才?在面临失败时如何不绝望?这种辛苦,非常人可以承受。你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顿饱觉都奢侈。
最后,你一定想到去当公务员,这总轻松了吧?公务员也混不了,过10年,你同学是处长了,前途无量,你还只是普通办事员,你心态要崩溃,父母也怪你不上进,没出息。这一行竞争也激烈,智商情商背景运气,一点少不了。你进去逃避辛苦,那想错了。
把读大学当成逃避吃苦的捷径,那大前提就错了,之后的推理与结论不可能对。
读大学,是要吃更高级的苦。竞争财富、地位、荣耀,这一切,都不可能轻松给你,你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停学习、保持韧性、敢做决定、承受败局,每一天都不容易。
越高端越辛苦,这辛苦未必体现在体力上,更多体现在意志上、思维上。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要记住这句话。
受了再好的教育,以为大学毕业,就可逃避辛苦,世界就要宠你,那一定是慢慢坠入底层,赢得别人的一声叹息:唉、原来那么聪明的人……
去吃更高级一点的苦吧。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连岳
推荐: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