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过几百个公司,发现平庸公司的共同特点是:老板都有“心腹”
创业十多年来,有过商业往来的公司不知凡几,留下有印象的也至少有几百个。
其中很多我都去拜访、交流过。
而根据它们5年到10年的一个周期变化,我发现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或产品好,或营销好,或经营有方,或管理得当。
但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其特点则是共同的,无一例外都跟老板的性格和作风有很大关系。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老板身边的“心腹”问题。
以 吴老板为例。
吴老板有个家具厂,干了不少年头了,大概有个两三百人的规模。
他曾跟我介绍过,厂里管钱的财务、出纳,采购的经理和管销售的副总,这几个人都是他的心腹,多少都是沾亲带故,用起来放心。
至于管理厂子的厂长是外聘的,这主要看他工作能力和表现,只要几个心腹不出事,随时都可以换人。
切实的说,家具厂能够做起来是与几个“心腹”的大力支持有关系,但当形成一定规模后,这些“心腹”也就成了企业发展的阻碍。
什么叫“心腹”呢?
有这样几个特点:老板信任,位置基本不变动或只往上变动,小圈子。
信任不用多说,心腹肯定是老板信任有加的人。
而位置不动也很简单,老板让心腹坐在那里,就是让他占住、占牢那个位置,是帮助老板监督、控制公司的,心腹自然就是耳目。
至于小圈子,混职场的人大概都会有所了解,凡是老板的心腹周围,肯定是有一个拉帮结派的小山头。
实际上,老板和心腹是一个圈子,心腹自己又主动、被动的形成了一个圈子。
什么叫圈子呢?
根本就是个利益共同体嘛。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看似非常合理有必要,但其实隐患不小。
还是说吴老板这里,他的厂子后来出问题,就与心腹有关。
因为前两年效益不太好,吴老板在厂长的建议下,增加了一个出口的销售团队。
负责人是从外地高薪挖来的,十分精明能干,备受吴老板和厂长的信赖。
慢慢的,吴老板想要把原来的销售副总调到身边管人事,销售则全部放给新负责人。
这就引起了副总的不满,他认为吴老板是在卸磨杀驴,两人在办公室吵了一架,副总一气之下走人。
一并带走的带走的还有他的“心腹”和客户,他很快联合吴老板的一个同行,开始争抢客户。
因为是多年的“自己人”,都是知根知底,打起来又准又狠,几个月下来,吴老板就损失惨重,他后来对我说,相比经济上的损失,更让他难过的是“心腹”背叛的心理伤害,那可是他的老同学,两人有二十多年的感情啊。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我以前说过,老板用人要“任人唯亲”,但是呢,这个“亲”是了解和共识的意思,这可不是说要培养“心腹”啊。
或者说,一个老板应该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心腹”。
封闭的小圈子其实是落后的管理文化,封闭的圈子意味着排斥新人和藏污纳垢,这对公司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有些老板非常自信,他们认为自己是公正的,对任何人都是平等对待,但“心腹”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当一个公司的主要岗位都是老板亲信、同学、亲戚和心腹的时候,谁会信你的“公正”?
自欺欺人而已。
比如“心腹”犯了错误,看似是严厉处罚,实则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而普通员工呢,一次错误可能就是被打压出局的下场,公事公办嘛。
一个公司一旦形成这样的组织文化和机制,基本就锁死了发展的上限。
员工要么融入“心腹”的圈子里,要么就是打工混日子罢了。
真正的公正是实事求是,是所当是。
所谓对事不对人,公司上下都是一样的价值观和共识,一切以客观数据、事实和结果为导向。
尽可能的杜绝拉帮结派的小圈子文化。
要知道,小圈子是对人不对事,小圈子是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整个公司的利益的,比如这两年以退押金难而出名的那个共享单车企业,其老板就好称“我的人”,上行下效,不出问题才怪。
创业一定不要在顶层设计、根本上犯错误。
只要公正、透明、客观、简单的公司文化才可以让公司走的更远。
好的公司,老板没有“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