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泰山
很多人非常喜欢登山,因为登山可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调节人的紧张情绪,改善人的生理状态,恢复人的体质精力,能够使人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心态健康,投入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医学研究也证明,登山能够改善眼睛视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四肢协调能力,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延缓人体衰老,可以说是益处多多。
说到登山,不能不提及泰山。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冲积出来了华北大平原,大平原上突兀而出的泰山,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尊崇。早在先秦时代,已有72位君王分别登上泰山祭告天地,宣誓大统,历史上有名的秦皇汉武也曾登上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泰山山势雄伟、风光旖旎,还因为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历史遗迹众多,而成为佛道两教繁荣兴盛的道场,历代巨子宗师仰慕的圣地,文人墨客抒怀酬唱的舞台,正因为如此,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五岳至尊”,人们以登上泰山为光荣。
我第一次登上泰山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当时的我在胶东半岛部队服役,入伍的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方一所军校,入学报到时刚好要经过泰安,因为初中时学习过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望岳》,对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句话最有感触,总盼望着有朝一日也能登上泰山,亲身体验一下诗人登临泰山后的那种美好感觉。最重要的,登上泰山对自己来说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对自己在山东服役两年并通过个人努力考上军校,实现了自己当兵时确立的军校梦,以此做个特殊的纪念,二是自己在部队每天都要接受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想借此考验一下自己的体魄和耐力,不给自己的军旅生涯留下遗憾。
第一次登泰山,属于我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下午时间,没有办法,我只好选择午饭后乘坐缆车上到南天门,直接进入泰山极顶景区参观游览。
许是因为第一个见到的景区就是南天门的缘故,坐落在十八盘尽头、飞龙岩石与翔凤岭之间山岭豁口部位的清代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导游讲,南天门早先称为天门关,为元代道士张志纯始建,明清多次翻修。门洞外石柱上刻有冯玉祥部下王易门题写的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站在南天门石坊下,我浮想联翩,上山前导游曾说过:“站在岱庙看南天门,它是一个黑点,站在中天门看南天门,它是一个红点,站在对松山坊看南天门,它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雁。”聪明而智慧的古人把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有机融合,把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同优秀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巧妙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经典理念。
南天门西侧石壁上刻有元代诗人杜仁杰的题诗《天门铭》,他以南天门作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朴实想象。远古时期,泰山上因地质构造断裂错位形成了多个天然的垭口,自远处看好像是天门洞开,代代君王封禅泰山,敬重天地,爱护臣民,君王的臣民就像在桃花源中一样过着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对王位和权力的争夺日趋加剧,原本祥和的人间也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亲眼见到人们遭受的苦难,诗人再次展开丰富的想象,希望天门再度打开,自己将由此进入天空,向天帝痛陈苛政和贪污带给人间的疾苦,祈愿英明的国君能够深入民间,体察民情,重开法度,稳固江山,让人民重新过上快乐安康的幸福生活。
根据导游的推荐,我选择沿着典型的游览线路向东游览,去游览泰山极顶的美丽风景。
跨过天街第一道石坊,我来到了修建在凤凰山上的天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街西端北侧那座二层阁楼式建筑,现称振衣亭,原名回銮阁。据说,古代奉祀者到了天街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再次整理衣冠,以示对天帝和泰山神的敬意。
天街北侧的悬崖上有一块气通帝座的刻石,过去的人们认为高高的泰山能与天相通,灵气可与帝座星相通,帝王到泰山上封禅,也是想通过这种政治性很强的仪式活动,表明自己天子地位的合法性,从而达到君权神授、巩固统治、宣扬功德的目的。
走到天街中段,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石坊——蓬元坊,东面额题升中二字,即登泰山祭天的意思。
天街北侧的山坡下,在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后,新建了一个遗址公园,刻有一个内方外圆、下部相通的世界遗产地标志图形。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方代表文化,圆代表自然,下部相通表示人与自然和谐交融。
出遗址公园向东走,天街的东首路北树有一额题望吴圣迹的石坊,相传是孔子与弟子颜回观望吴国的地方,有一天孔子登上泰山举目远望说:“我看到吴国东门外拴着一匹白马。”然后问颜回:“你看到吴国的东门了吗?”颜回回答说:“嗯,我也看到白马了。”后来有人专门为此事到吴国进行了考证,那天吴国东门外确实拴着一匹白马。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后人为了赞颂孔子的功德,对有些事情进行了夸张的附会和想象。试想,吴国远在千里之外,纵使孔子眼睛的视力再好,恐怕也不能穿过云层看到吴国的东门。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他奔走列国,屡遭困厄,是家乡的泰山激励着他走完了坎坷而伟大的一生,他死后,他的学说被历代的统治阶级所尊崇,逐渐成为治国安邦的正统思想。因为孔子的学说影响巨大,他被认为是全世界民族的光荣,代表着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影响了全人类,人们把他与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等人一起誉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美国《人民年鉴手册》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明朝嘉靖年间人们在泰山山顶上修建了全国最高的孔子庙,与青帝宫、碧霞祠一同接受四方民众的朝拜。庙门石柱上刻着从《论语》、《孟子》中摘抄的两句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美。
天街最东端的石阶上,还建有一座巍峨庄严的碧霞祠,里面供奉着中国北方最著名的女神碧霞元君,也就是俗称的泰山老奶奶。据考证,她应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母系社会中的女神崇拜。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人们为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泰山作为精神寄托,从泰山上寻求心灵慰藉,碧霞元君无形当中就承担了母亲神的角色,逐步演化成了人们心中有求必应的保护神。
走出碧霞祠东神门北折沿盘道向上,有一宽阔平坦的宫殿基址,即东岳大帝上庙遗址,目前仅存留一通石碑立在原处,碑文记录了东岳庙屡次兴废的历史,看了以后,不禁让人感叹时光岁月的无情流逝,历史痕迹的难以追寻。
东岳大帝上庙遗址的后面是泰山的标志性景观大观峰,面南而立的巨大石壁上遍布着各个时代的石刻。据导游讲,泰山最大的特色、最具历史文化价值就是数量繁多、气势恢宏的摩崖碑碣。据统计,现存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许多是历代帝王真迹和宗师巨擘的佳作,有的是绝世孤品,最为有名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亲笔御书的《纪泰山铭》和宋真宗亲撰的《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分别被称为唐摩崖和宋摩崖。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看成华夏之冠、世界之雄。
第一次登上泰山,我被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泰山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暗暗下定决心,在即将开始的军校生活中,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不管前路如何难走,自己一定要树立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时光荏苒,转眼二十五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登上泰山许下宏愿的年轻军校学员,已经圆满完成学业,毕业后分配到地处中原的部队成了一名基层军官,先后在基层连队任过职,后来成为军级机关的一名干部,再后来转业到省级政府机关成了一名公务员,这些年里,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座山,那座山就是我的精神动力之山——泰山,正是它激励着我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历程。
多年之后,再次登泰山,我靠着勇气、毅力和信心,从一天门出发,经孔子登临处、中天门、十八盘等处,再次从南天门登上了泰山的顶峰,和泰山成为一体,顿时觉得自己高大了起来,重新找到了诗人杜甫诗中描述的那种美好感觉。其实,人生也和登山一样,不管面对多高的大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你肯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就可以超越一切问题和困难,人的心胸也立刻变得如大海一般宽广辽阔,拥有一份博大的胸怀就可以让你放得下世间任何的难事,轻松迈上新的征程。
登泰山归来,我有了新的感悟和认知。平庸之人,没有太多的理想,在攀登心中那座山的时候,可能会缓慢的行走在山中的路上,可能会为路边的小草小花而驻足,还可能在山路上迷失方向,在有限的人生历程中,如果像蜗牛一样蜿蜒前进,就不可能走得太远,也不会收获更多的欣喜和快乐。有志之人,心存高远,为了达到“山高人为峰”的境界,会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在攀登人生的高峰中,一定会比别人走的更远,距离山顶更近,见识更多的风景,领略更多的风光,收获更多的喜悦,理解更多的生命意义,最终会圆满完成自己理想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