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读书心灵窗口-为父母离异的孩子发声-任何文体均可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

2018-08-03  本文已影响34人  八七在路上

站在新网师学院的大门驻足观望、徘徊了很久很久。看着身边一批批教师在新网师学院拔节般的成长,我追求上进、不甘落后的心也想跃跃欲试。我总想着等自己再多读些书、多积累些教育理论知识再踏进新网师的大门吧!但是每次看到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招收简章时我的心不再淡定。我一遍遍的看着招收简章,一幕幕的回忆着那些优秀的老师们拜在哪位导师的门下,读着哪些书籍,需要提交什么样的作业。我激动的心真想马上拜在我仰慕已久的那些教育名家们的门下。

但是,三千多字的阅读史让我一次次的望而却步。虽然我很喜欢阅读,但是平时的阅读大多是碎片化的阅读,真是浅之又浅。缺乏系统的引领和咬文嚼字般的啃读。从往期的学员那里了解到: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是一所让一线教师们在教育道路上快速成长的学习场所。在这里不仅有教育届的大师们引领着我们系统而全面的学习教育伦理知识,还针对每门课精心设计作业,让我们真正学有所获。真正提高了我们的教育素养。这是一所我一心向往之的求学之地。所以,这次我要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游向我向往已久的新网师学院的大门。

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我是怎样从一个懵懂的顽童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呢?这一路走来,少不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当然书籍对我精神世界的的润养也功不可没。

童年阅读: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憨厚农民。那是一个缺吃少穿、没有网络游戏和电视机诱惑的年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每天晚上围坐在母亲身边听她讲故事的情景了。母亲讲的故事有的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如她向我们讲述她的一位舅姥爷,因为家里成分高而逃到山里去。在山里的所见所闻和惊险刺激的经历。有的故事是来源于传说,像“飞毛腿”、“聚宝盆”、“老花狼”等。在母亲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真是着了魔,常常在母亲讲完一个又软磨硬泡的纠缠着她再讲一个。每次都是在母亲的“最后一个故事”中心满意足的睡去。母亲讲的故事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母亲想通过故事教育我们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母亲的故事是我童年最有养分的精神食粮。

可以说,母亲的故事开启了我对文学的喜爱。让我在踏上求学之路后,很快的对书籍有了无比亲近之感。我们那个年代书籍是贫乏的。除了课本几乎找不到多余的课外书。比我早上两年学的姐姐的课本成了当时我能在家里找到的唯一课外读物。有一天我在教室的后面发现了一本满是图画的书籍。上面画满了一个个惊险刺激的故事,我看不懂旁边密密麻麻像小苍蝇似的黑字,但是那些插图却深深的吸引着我。看着一幅幅插图我开始在脑海里编织故事。把我在脑海里编制好的故事再绘声绘色的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这样我成了大家公认的“领袖”。这是我在求学路上尝到的第一个“读书”甜头。后来我才知道,那本画册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哥哥的,那本小人书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她的父亲在一所职业学校后勤部工作,听说她家里有很多藏书。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籍,我开始想方设法和这位同学交朋友。当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我从她的手里源源不断的借阅了很多杂志和小说。现在依稀还记得小学时从她手中借读的第一部小说:那是一部很厚的书籍,书名现在没有印象了,大概内容还能记起点。这是一部回忆录,书中描述了一个日本士兵从出生到死亡的经历。这个日本人的一半日子是在中国度过的。从这部书中我读到,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惨痛的记忆,那些参与战争中的日本兵也在当时的环境中一步步成长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读完此书,回味了很久。还曾想长大当导演把这部小说拍成电视剧。后来读的小说多了,也就不了了之了。可能是爱读书的缘故吧!小学时写的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里读。这也成了我小学最自豪的一件事了。

中学时代的阅读:小学毕业后,我来到了离家12里的乡镇就读。乡里的同学们家里比我们富裕,有多余的钱买书看。因为住校有更多的时间博览群书。这期间我如饥似渴的从同学手中借阅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一千零一夜》《骆驼样子》还有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等书籍。在老师的推荐下还读了《创业史》《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爱看书的人也爱买书,我会从生活费中省出些钱来买自己特别喜欢的书籍。如鲁迅先生的《呐喊》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是我百看不厌的书籍,对我的精神成长意义重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读懂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

享乐而在于奉献;《创业史》让我明白漫漫人生路关键却只有几步;《简爱》让我从自卑、懦弱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我觉得读书就好比吃饭,我们虽然不记得一个月前的今天我们吃了什么饭,但是它的营养还在。吃饭促进我们身体骨骼的成长,阅读提升我们内在精神的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高中的阅读:高中来到县城读书,因为离家远也为了节省路费,每个周末不回家的日子都是在县城的图书馆度过的。林海音的那篇《窃读记》所描述的感受我都真切的经历过。在窃读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张爱玲小说全集》《复活》《莫斯林的葬礼》还有当时流行的琼瑶的一系列言情小说等。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台湾作家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因为故事真实感人,常常读着读着泪流满面。也特别向往她笔下的那片加那利群岛和她浪漫唯美的异国爱情。

这期间还读到了很多杂志书刊。有一直陪伴着我的《读者》,还有当时学校订阅的《中学生阅读》刊物,上面每期都会有外国名著赏析,这为我开启了另一扇文学之窗。《死灵魂》《呼啸山庄》《悲惨世界》《茶花女》等外国名著充盈了我的生活。

散文也是我高中时的最爱。从同学手中借阅到了一本林清玄的《散文集》让我爱不释手,还买了贾平凹的一部《散文集》每读一篇都会在书页上写满密密麻麻的读后感。后来这本书被同村一位同学借走再没有归还,直到今日还一直惦记着它。

大学的阅读:来到大学真像是进入了天堂。我想如果有天堂的话,我心中的天堂应该是随手就能触摸到心爱书籍的地方。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时看到有一个章节在描述我心中理想的校园时就有这样的描写。

大学的生活散漫而充实。在紧张的课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在图书馆享受阅读的乐趣。我曾经想把图书馆里的书籍一排一排的一本不拉的读完。但是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晃而过,除了读一些名人传记和一些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外,自己的宏愿千分之一也没有完成。每天在一排排书架前流连忘返查看着一本本书籍,拿下一本翻几页再放回原处。这么多的书籍让我迷失了阅读的方向。不知道从那一类开始。有段时间我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借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优点》《卡耐基成功的12种方法》等。因为专业缘故,也逼着自己读了些教育专著,如卢梭的《爱弥儿》、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洛克的《教育漫画》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等。

工作后的阅读:当我终于站在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上时,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参加工作后,读书的时间更多更自由了。因为工作所需,我的阅读渐渐从人文性向专业性转变。这时期《人民教育》杂志,《教育时报》、《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专业书籍,成了我工作中的挚友,引领我在课堂上快速成长。

课余时间,在同事的引荐下我开始了微信阅读。在这里我像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发现了很多我心仪已久的书籍。在这里我阅读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二马》、《我这一辈子》等,再次被先生朴实、厚重的文笔所震撼。为了给我们班孩子们审查到更好,更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我认真阅读了曹文轩的《野鸭河》、《狂奔的鸭群》等,我被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震撼。这就是我要为孩子们找的好书。为了能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妈妈,我又追随着尹建莉老师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被书中一个个智慧的育儿故事深深的折服。为了更好的与人交流我又读了《高情商沟通术》。还阅读了赵越胜老师的《燃灯者》,被书中辅成先生孜孜不倦的引人上进所叹服。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每一位学生人生路上的“燃灯者”。我愿用尽一生绵薄之力努力成为孩子们人生路上的“燃灯者”。现在我在用心细细品读《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这是本书。

读的越多,感觉自己知之甚少。我知道生命不过短短数十载,我要努力让生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会努力奔跑,不断超越自我。虽说自己不过是如米小的苔花,但是也要像牡丹那样盛放。吾生有涯,而学无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