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

《多样性红利》读后感

2018-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啥都懂的小灰

《多样性的红利》——斯科特佩奇

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这本书可以说是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型化解决方案」。

首先,依然是启发式:

1.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有数学模型计算过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2. 群体决策有利有弊,要辩证的看;

3. 需要满足「红利」的四个条件:

A这个问题必须足够“难”。

B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能力。

C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跟别人不一样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红利的本质)

D群体的规模必须足够大。

4. 解决难题的「最高点模型」——如果你要解决一个问题,那你就要找到现阶段内,哪些人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找到「最高点」看看人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5. 你选择什么视角,决定了你是否能解决难题。

6. 想要解决一个难题,你要找到一个「自带模型和结构」的视角。比如说,元素周期表很多人用了各种分类,诸如发现地,等等,而门捷列夫找到的结构是原子量。

7. 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一个能让答案一目了然,脱颖而出的视角。——学者存在定理。

8. 我们要多多学习套路,这样大脑就会像被安装了「快捷方式」一样,遇到问题,就会直接调用,省去推演的步骤——忙格的心智模式。

9. 很多时候,我们会贴标签,因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解读被贴标签者的动作;但是如果我们不贴标签,我们就无法做预测。所以,存在多样性的视角,才能避免歧视——兼听则明。

这本书总结下来,跟一个成语很像——兼听则明。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非常非常多的问题,如果我们只顾忙着自己闷头解决,那就相当于重复造轮子,而如果去跳出去看一看,问一问为什么,也许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被解决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很多自己拿不准的难题,这个难题也是团队遇到的问题,那么,最佳的解决方案,是成员的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框架视角,去解决问题,去看看谁的方案最好,找到某一个区域最佳的方案,然后群策群力去解决。

同时,很多问题其实是重复性的问题,或者很有关联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我们从头推演,而是需要我们通过「快捷方式」调用解决模型。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高效的工作方式。可以说这本书让我更好的理解了该如何多元化的认知问题,从多样性的本质出发来认识问题。

有时候,真的是换个视角和立场,眼界就大不一样。比如拿电商来讲,如果我们的视角一直定在一二线的普通消费者,满足他们消费升级的需求,那么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京东和天猫已经足够强大。但是如果换个时间,做穷人的生意,市场就打开了,他就是拼多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