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崔杼弑庄公载入青史始末
文/荆棘鸟
刀锋上的正气文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之前浮光掠影不求甚解,如今本着追根溯源的探究精神才不断穷追,慢慢领会。本文就普及一下有关“在齐太史简”,知其意思的读者请移步,当然也欢迎指正,共同学习。
前人发明笔纸之前,人们用刀子在新砍的青竹片上刻字,竹片会冒水就像在流汗,叫做“汗青”,古人记载历史当然用刀刻于竹上汗青理所当然就象征书籍,也象征历史。所以有诗词流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代的史官地位相当独立,依照史观的判断记载历史事实。有一个名词:曲笔,这是孔子“为尊者讳 为亲着讳,为贤者讳”的主张。就是对上述某些人,有不成体统的话若照直按真相“直笔”记载,会不恭敬,就有所隐瞒,歪曲着说,也就是历史的谎言吧,专有名称:曲笔。
本来,史官记录国家内政外交,记载君王统治一举一动,只为当作一面镜子留给后人看。统治者尊重史官遵守制度,忍住不看史官当时所书,才有历史真相流传千古。史官遇上意图掩盖或千方百计篡改历史的君王却义不容辞执意直笔,那史官会被斩草除根,项上人头落地搬家。
春秋时,齐庄公名光与大臣崔杼之妻棠姜私通。崔杼得知,便设计杀了庄公,之后与晏婴、庆封等大臣立了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齐景公,崔杼担任右相,庆封任左相。
崔杼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但难免惧怕弑君之罪被史官录于史册,落千古骂名。
于是下令传来专司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意图让他“曲笔”:“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你如果照办我一定厚待你,否则,休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便脸露杀气拔剑在手。
太史伯并不理会崔杼威逼,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直笔”挥就。崔杼接过递来的竹简,只见赫然几个字“崔杼弑国君光。”顿时火冒三丈,说一不二,果然挥剑杀了太史伯。一位不愧对职责刚直不阿的史官倒在黑暗专治势力之下,可悲。
太史伯家中还有三个弟弟。
按当时惯例,史官是世袭。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你哥哥竟然不听我命令,已被处决,今后由你接任史官一职。”他指着血泊似冒着热气的太史伯的尸首,凶恶地逼迫威胁:你就写庄公病死,不然,你的下场也一样。
只见太史仲从容地摊开竹简,提笔书写“崔杼弑国君光。”崔杼没料想太史仲并不慑于淫威而从命,顿时怒不可遏,断然拔剑,杀了太史仲。又一位正直不屈的史官命丧暴力专权,可惜。
崔杼与太史接着崔杼将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召来,凶狠地恐吓:“你两个兄长都死了,你该知道他们死于何故吧,难道你也不惜命吗?如果想留活路,就听我的,写庄公病死。”
兄长尸骨就横陈眼前,再面临手握生杀大权的崔相国,太史叔含悲忍愤,却不露丝毫畏惧,早已有了主心骨:杀不杀由相国你说了算,写不写可由我史官的职业道德决定,他坦言相告:“按事实真相,秉笔直书,乃史家天职。与其失职,倒不如去死。”仍照直记载:崔杼弑庄公。
崔杼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将太史叔碎尸万段才解了心头痛恨。不屈不挠凛然以命相搏的史官因抵抗独断专行的崔相国而献身,可叹。
随后崔杼令太史叔小弟太史季补缺史官,也是一番威逼利诱。面对一言不合会草菅人命的崔杼,太史季不卑不亢依然平静以待,摊开竹简一挥而就,还是那几个字:崔杼弑庄公,递给崔杼。
面对太史季坦然自若一副慷慨赴死的决然神情,也许被他的凛然正气怔摄,崔杼一下没脾气了,无奈地重重叹口长气,心知这些硬骨头史官真是斩杀不绝啊,爱怎么写由你了,随便你怎么写好了,我解了夺妻之恨手刃仇人,谁叫这仇人是国君呢,弑君之恶名看来算是背上了。
于是崔杼偃旗息鼓放下屠刀,终于饶过了宁折不弯的太史季一命,可喜。
我们不禁要想,万一,崔相国这一次索性把史官四弟也赶尽杀绝,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其实,齐太史只是北史氏,齐国还有另一个史官南史氏,他推断太史季不屈从崔杼,命将不保,立即准备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完成使命,将崔杼弑君真实载入史册,连忙抱着竹简匆匆赶来,见太史季已据实记载,才安心而返。
于是史书上便留下确凿可信的史料:“齐庄公六年,崔杼弑庄公光……”。
不久,崔杼与庆封曾为共同目标结成同盟的两位相国,不可避免为了权力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斗争。公元前546年,庆封灭了崔杼一家,掌握了朝政,发生了新的一轮政权更替,这都是后话。
而齐太史兄弟以及南史官秉笔直书,坚持真理的事件也青史留芳,被后世历代传诵,尤其是众史官采用人海战术,前赴后继,不畏强权,遵从职业操守的浩然正气在当下更让人深感折服。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崔杼弑庄公载入青史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