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拒绝那个完美到无聊的人吗?
在爱情中最折磨人的不是彻底的被拒绝,而是一种在绝望和希望中间的徘徊,是一种对自己配得上还是配不上的怀疑,那一刻我们变得卑微而敏感,内心被对方的一举一动所牵引。这种牵引力的一头是虚无的,是看不到头的迷茫,另一头是我们失落的背影。
所以很多人说,遇到爱的人会让自己卑微到尘埃里,从此心绪不宁,从此欲罢不能,然后开始痛恨自己,为什么要为这样的一份感情而流泪?爱情有很多面相,其中有一种叫求而不得的欣赏。
1、症状特点
得到什么才能叫做成功?失去什么才能懂得珍惜?包括爱情之内的所有的事物,我们都徘徊在得到和失去之间,我们用这种外在的计算标准来确定自己人生的状态,却失去了在无常中看到自己的机会。
我们想用外界的条件来武装自己的时候,就一定会被陷入深深的被抛弃的感觉,因为我们永远产生一种分离感,也就是会追问自己配不配得上所拥有的外在的一切?
得不到的时候,怨天尤人、恨意满满。
得不到的损失感缩小了自己的思维带宽,将目标抬升到无法企及的虚幻的意义,如同一个饥饿的人,食物就是他眼中的一切。无法接纳自己配不上的结果,就会向外转嫁恨意,把恨自己变为恨世界,认为是世界剥夺了自己的机会。
得到的时候诚惶诚恐,敏感多疑,不认为自己配得上这个结果,但又想控制失去的恐惧,会让自己尽量的和这个结果隔离,并且追求新的目标。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配得上你,所以我要追求更好的来证明你配不上我。
这几乎是一个无休止而且无意义的自我折磨,从外界看是我要证明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配得上我,实际上是认为自己配不上任何的东西,与其被抛弃,不如主动的去放弃。
有一位事业有成的男士,每当遇到一个喜欢的人,都表现的非常的投入,那一刻的真诚,让人觉得他真的可以放弃所有的一切来换取对方的一次接纳他的机会。
对方的关注让他欣喜,对方的冷漠,仅仅偶尔的不回应,都让他感觉焦虑甚至落泪。当他获得了女孩的芳心后,他会变成一个忠诚的幸福的伴侣吗?事实上并没有。不用很多时间,他就会发现下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目标。
他的每一次追寻都是炙热的,真诚的,以为是自己生命中最后一次对爱的执着,但是每一次得到后都开始怀疑,开始恐惧,主动抛弃。是他拿感情开玩笑,还是命运让他一次次遇到错的人?
2、伤口形成
在他们的内心中一直有一种不稳定的回馈,在学习和这个世界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总会接到这样的评价:某某学习比你好,某某长得比你漂亮,某某比你懂礼貌,这么多的维度让他们慌乱而疑惑。
每当他们在某一个方面做出一些小小的成绩后,得到的不是肯定,而是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要求。所以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就是,我只有做到全方位的完美这个世界才喜欢我,我要学习好,我要漂亮,我要懂礼貌,我要拥有世界上一切最好的东西,否则我就是一个不值得去喜欢的人,我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在同类面前我是没有竞争力的,会被抛的很远很远,我拥有的一切将慢慢的离我而去,因为我不配拥有这些。
这个背后就是浓厚的死亡焦虑,或者说是对自己极端状态想象的焦虑。但一个人终究没有办法做到独占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美好,美好不是一种评价标准,而是自在的生命状态,我们的不自在,就是无法尊重自己的状态,从外界寻找被尊重的可能,而直接的方式就是接近并征服那些拥有我欠缺的特质的人和物。
在这个追寻过程中,他不能接受模糊性的反馈,他要100%的掌控、100%的拥有、100%的被认可,当他追逐的目标不给他一种明确的回应时,他觉得自己触碰到了死亡(这种死亡是对自我被抛弃的想象),他在用生命的力量挣扎着去获取对方的认可,他们求而不得的眼泪是对于自己生命的怜悯,是对于自己无能的痛恨,是对于这个世界冷漠的想象的绝望。
自己无法接受对自己的恨意,就只有不断的去向外征服。所以那位男士每次喜欢的女孩都有非常明显的,他向往的某个优点,有的长得漂亮,有的气质优雅,有的才情过人,有的细腻温柔,每一个优点如果不被征服,都是他内心的遗憾。
而这种征服毕竟是被动的,不是他内心真正的所爱,他接受了命运的诅咒,而启动了强大的征战,而拿到战果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深深的不配,因为自己没有和自己的目标产生真实的链接。他只是一个雇佣兵,在别人的意义中不断的贡献着自己的能量,甚至用生命去捍卫别人的意义。
3、疗愈建议
我们需要真诚的面对自己人生的课题,他到底是什么?我们曾经因为努力完成别人给我们的课题而变得强大,学会了很多社会的外在的规则,我们变成了标准化的人。
那些非标准的缺陷、特征被人工的填补、压制、剔除。然而放眼望去却没有安放自我的地方,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追随新的标准化要求,走着别人的路留着自己的泪。
这个世界所给我们的课题,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我们只在某一个局部上面获得认可,获得某些利益,但是局部和局部之间无法连接起来,因为我们被分裂了。
如何走向自在和完整?我们拥有的人生不是严丝合缝的拼接,而是对充满着模糊,充满着不定性,充满着空白,甚至充满着不稳定性的面相的容纳。
就和我们过去认为,在大脑中唯一有用的是神经元细胞,而占比更大的脑胶质细胞只是一个稳定结构的作用。而今天我们发现,这些看似没有什么精确功能的胶质细胞是我们大脑活动的基础,它的作用是让我们的大脑整合在一起,否则就是一个没有协同性的神经元细胞群。
这是智慧给大脑留白,他的浓墨重彩不止在神经元的具体功能,也在于那些我们看不清,不用解释的空白地带。
同样我们人生也具有留白,不准确、不稳定,充满模糊,我们没有办法给他下判断,定得失,而且根本无法掌控,所以这样的人生看起来并不完美,哪怕成功也和我们自己无关。
而这种无关,就是解锁我们一切苦恼的根源,你的优点和成功无关,成功和精彩无关,精彩和幸福无关,幸福和真实无关。
一个人到达真实和圆满的道路上,永远不是我们努力所能得到的,而是一次次通过我们所触碰到的问题,来看到自己的真我,它接纳真实的一切,不会非要把胶质细胞变成神经元细胞,制造不必要的痛苦,而是更全面整体的去拥抱自己。
我们的人生课题,不是征服世界上所有的外界的标准,而是一次次的遇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从现在开始,可以做一个小练习,想想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一个人,不带怀疑,不带犹豫的去想象,尽量的去形成一个画面,然后让自己进入这个画面。是的,他就是你,是你放下了自我而塑造的真实的意向,你配得上成为这样的人。
每一步对感受的触碰都会让真实的自己长大一点,它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没有接受到养料,它的成长在进入传统教育的那一刻已经停滞,今天我们要把它挽救回来。你不完美,但是你真的值得珍惜,如果你完美了,我的人生将多么的没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