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是什么?
我家对面的私立国际学校门口总会停很多豪车。除了保时捷,宝马奔驰以外,还经常有玛莎拉蒂出没。
最开始看到这些车的时候,我心想,不就是个代步工具吗,干嘛要开这么豪的车送孩子上下学…
几年以来才发现,贫穷真的限制了我的想象和理解力。
首先,这些家里有玛莎拉蒂的孩子不是父母亲自送他们上学的——大部分情况下开车的是司机;这些车在我看来豪极了——而对于这些家长来说不过真的只是代步工具,因为按照他们的收入来说,这些车不算贵;你以为国际学校的孩子成绩不好只是家里有钱?——那就更大错特错。
这些孩子大部分智商高、情商高,初中高中各种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奖杯拿到手软,初中毕业雅思7.5分的不在少数。更有甚者还参加全球青少年击剑比赛拿到奖牌…
为什么这些孩子不仅家境好,连学习也很好?——其实反过来看,是因为家境好,学习才好的。
因为家里有钱,家里有公司,他们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
很多人老讲学习无用论,问问那些拥有玛莎拉蒂的人吧。他们毫无疑问都是在卷学习,卷竞赛的。
真正躺平的,都是穷人。
我倒不是感慨自己贫穷,但有时我经过那些孩子家的豪车,看着那些孩子每天放学后还被司机接走参加各种私人课程,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心想,为什么有些人就会比其他人更有钱?为什么有些人却总是陷在贫穷中不能自拔?
最近看了英国BBC出品的纪录片《人生七年》,剧组跟踪拍摄了一群1960年时七岁的孩子,每七年拍一次,直到这些孩子成为耄耋老人。
基本上来说,孩童七岁时所处的阶层就决定了他未来的阶层,但也有个别孩子可以突破阶层,实现阶层跃迁。
但这背后当然也是满满的努力了。
我最近还阅读了一本书,名为《贫穷的本质》,这本书是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作品。
这本书有助于人们了解贫困的原因,以及如何摆脱贫困。对于我们积累财富也很有借鉴意义。
书里的贫穷人群是一些绝对贫穷的人,也即每天生活费在1美元以内,也就是六块钱内的人。
书中有个调查很有意思:在非洲和印度,穷人本可以多买一点充饥类食物的时候,他们却把钱花在了更好吃,更贵,但营养更少的零食上。
本来吃饭是为了有力气,多干活,多挣钱来摆脱贫穷的,结果穷人却把钱拿去买了性价比更低,但口感更好的零食…
再次证明人性是不耐的。
在咱们国内也一样。
我上小学的时候,校门口经常会有蹲着的脚力。就是一些干散活的人。帮忙运重物,有时帮忙跑腿。他们蹲在那里等活儿的时候,无一例外嘴里都叼着烟。
我当时就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已经那么穷了,却还要把钱拿去买对自己身体不好的烟呢?为什么不能攒起来,去换个不太辛苦的工作做一做?
很多贫穷的人并不是真的吃不上饭,而是把钱花在了性价比更低的零食上,以带来快感。甚至把更多的钱花在了享乐上面。
很多印度绝对贫困的家庭里,宁愿吃不饱,也会花钱买电视机看。
中国有个纪录片叫《三和大神》。
里面的人如出一辙。
三和,在深圳的龙华新区。
住在这个区的一类人群,他们不愿意做长期的工作,而是只愿意做按日结算的工作。
干完一天的活之后,他们就拿着薪水,去花掉。
做一天,玩三天。
很多三和大神,没有自己固定的住所,会去网吧过夜。
网吧有电脑,可以消耗一整天,累了在网吧里睡觉,睡醒了继续打游戏。网吧里甚至为他们专门提供便宜的矿泉水,泡面和香烟。
他们就在里面浑浑噩噩度日。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总结来说,我觉得贫穷的本质就是不耐和躺平。
但凡有耐心,能吃苦的人,是会脱离贫穷陷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