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道四(2)
周六早起六点半出门去中医诊所挂号的时侯,院子里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对于北方人来说,周末六点半出门确实是早了点,四顾无人也在情理之中。
正当我像上班一样赶着时间急急往院子外面走时,看到前面一个比我年龄大的女人,拎着两个大包缓慢的往前罗动。隔着老半截路看她的腰弯的很低,步子也很艰难,包应该不轻。我在心里琢磨这是谁家的妻子,是谁家的妈妈,怎么会这么早出门?为什么没有人送行呢?
走近一看,才发现居然是我家的邻居。和她边打招呼,边接过他的一个包,随口问了句: “这么早出门,是要赶车去吗?”她很久没有答复我,我也再没说话,只默默的帮她拎着包和她并肩同行。
“待不下去了,我还是回老家住着去。”
她突然说。我回头看她,她也正红着脸框看我,看她满脸是泪,我有点慌乱的问: “这是怎么了?咋还哭了啊?”
她再一次沉默了,我也没有坚持问下去。
我家隔壁大多时候住着婆媳两个人,年轻的男主人长年在外,老头在老家种地,平常都是婆媳二人朝夕相对,婆婆在火锅店洗菜搞卫生,儿媳妇自从结婚后再没上班,就在家闲待着。每天看到儿媳妇就像一个高贵的公主,打扮的漂漂亮亮出来进去。婆婆却总是匆匆来去,碰到时手里不是拿着包,就是提着菜。
以前婆婆也跟我说起过,和媳妇在一起过日子,很别扭。她就是因为给儿子买房子欠了钱,想在城里打工挣钱还账,不然说什么也不来这住。站在一个邻居的角度来看,邻居家的日子,儿媳妇像个甩手掌柜,每天无所事事得出来进去闲逛,婆婆却每天来去奔波,一边上班,一边做家务。只是一辈子在农村生活惯了的婆婆经常会忘了家门的钥匙,而儿媳妇却无论她怎么叫门都不给开门。有一次晚上,婆婆从火锅店下班回来,忘带钥匙,敲门吵醒了一个单元的人,儿媳妇愣是不开门。最后还是热心的邻居跑到同院子儿媳妇娘家叫来了儿媳妇的妈妈,才叫开了门。婆婆也几次和我说起和儿媳妇相处难,她说她经常下班紧赶慢赶做好了饭,叫儿媳妇吃饭,儿媳妇头都不抬就说不吃,有时候她上班累人,想着人家可能不吃,自己就不做饭,儿媳妇又会给儿子说婆婆不给她吃饭。她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儿媳妇才会高兴呢?从婆婆的嘴里我能感受到一位中年女人为了家,为了儿子的付出,也感受到了她生活的不容易。
要说邻居家搬来也不久,最多也就三年左右吧!
这几年随着大家对教育的重视,兴起了一种山里人进城买房陪读的风气,尤其是年轻时出外打过工的年轻人,回来后根本不愿意回老家再住,无论如何都要在城里买房。就这样我们小区的房子成了香饽饽,一方面我们小区属于名至实归的学区房,从幼儿园到三本大学,全在方圆不到十里的范围内。另外我们小区地段较偏,价格相对便宜,邻居家就是赶在这股风气中转让了我隔壁的房子。因为这家正好是儿媳妇在外打过几年工,说什么不会回老家生活的情况。
这家人刚来的第一天就给了我个下马威,他们开始收拾房子的那天,我放在楼道里准备要卖掉的纸箱子,家里淘汰的柜子,炉子全部不翼而飞。尤其丢失的炉子基本是个九成新的炉子,先生两百多买的,基本没用,说要送到我父母农村的家去,但是几次回家给忘了,就一直放在楼道里,谁知突然有一天我们下班时发现楼道里空空如也,随后就发现隔壁的房子在装修。这件事着实赶巧了,让人心里很不舒服。先生要去问隔壁,我没让去,不想因为小事,和邻居闹得不愉快。
后来小两口住进来了,儿媳妇见了面都是高高扬起头,生怕你要求她似的,倒是儿子和婆婆见了面很热情,到底是邻居,我也不计前嫌,一直不冷不热的对付着。
这个早晨我看到近六十岁的婆婆满脸是泪水,心里着实不是滋味。我赶快叫来门卫大叔,请他帮忙劝劝,大叔也热情的把婆婆拉到门房,说他和老人的儿子儿媳妇沟通一下,看他们什么意见。我因为急着要去挂号,就走了。回来时再也没有听到婆婆的声音,应该是已经回去了吧!我不是个好奇心重的人,不想对邻居家的事去做深入了解,但同样为人父母的我,真希望婆婆不是一个人背着两个大包回到家乡去的,而是被儿子儿媳开车送回去的。一个做了婆婆的人,自己拎着两个大包回家,在农村的左邻右舍看来也不好看。
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