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赏读第16期 | 世界犀牛日,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它诞生于2010年,由著名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南非办公室发起。目的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活动,强化人们保护犀牛的意识。
世界犀牛日,于是,我们一起来了解绘本:《呼呼呼!》
犀牛属于世界珍稀的野生动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一类保护动物。近年来,受生态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犀牛数量不断减少,据估算,世界现存犀牛仅有约2万头,共计五个物种:黑犀牛、白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印度犀牛。
在中国,曾经生活着3种犀牛,但是,它们喜热怕冷,却被作为贡品被带到北方,因寒冷而冻死;它们表皮坚硬,就被拿来作为制甲良才;它们的犀角,被认为是名贵的药材;而它们生育一个单胎,需要四五百天的时间,近一年半。
总之,依旧是我们人类的主因,它们永远跟华夏大陆道了再见。
这是国家博物馆内的西汉 •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它是一件高度写实的犀牛尊,腹部中空,用来盛酒;尊体遍布错金银云纹,华丽的纹饰使他在展厅内吸引着最多的目光…
下面,来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尼丹尔·柯克。(下图摘自译者@佟画 老师的佟心如画公众号)。作者曾亲自前往肯尼亚,亲眼目睹了保护区的情况,回来后完成了此书。译者佟画老师则和野生动物摄影师青山老师、美育老师白老师也曾一同前往肯尼亚拍摄、追踪野生动物,都与本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本书中,你能了解到动物保护者与动物的朝夕相伴。在莱瓦保护区,安娜·梅尔兹与黑犀牛萨米亚朝夕相处,从带着它前行,到被它“带着”前行。而因为小犀牛的淘气,保护者安娜·梅尔兹时常有些无奈,比如:因为个头长得越来越大,兴奋地扑过来找她而把墙撞坏,把她的草帽吃掉等。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彼此享受在一起的时光。
因为个头实在太大,安娜·梅尔兹选择让犀牛萨米亚回到大自然中生活。于是,在书中,你也能领略到非洲大草原的壮丽景观(下文实景图同样摘自佟心如画)。
在今年9月22日世界犀牛日到来之际,我们自然要介绍一下各种犀牛的现状。就在这过去的短短40年里,世界失去了90%的犀牛,如今,每年依旧因盗猎在减少1000头以上。目前,世界上仅存五种犀牛。
白犀(方嘴犀):犀科白犀属的一种动物,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是现存数量最多的一种犀牛。白犀是现存犀牛中最进化、最聪明、最晚出现(早更新世200万前)的,智力是现存犀牛中最高的,大脑重达360克。
白犀牛的名称来自于荷兰语“weit”,意思为“wide” (宽平),针对它们宽平的嘴唇而言,后来被人误称为“white” (白色),故称“白犀牛”,又名“方嘴犀”。白犀牛可分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两个亚种,南部白犀主要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尚存在两万头左右。
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去世了,享年45岁。苏丹的角被割掉了,作为对它生命的保护。但最终仍因为重疾,无奈让它离去。
黑犀(尖嘴犀),学名:Diceros bicornis ,犀科黑犀属的一种动物。体长约3-3.75米,肩高1.4-1.8米,尾长约70厘米,体重约800-1400千克。是犀科黑犀属的唯一一种。
尽管名叫黑犀,它们体表颜色实际上更接近于灰白色,这个名字一般被用来区别于白犀,事实上这两种犀牛的区别不在于颜色,而主要在于体型,黑犀要比白犀小许多,吻部尖且能伸缩卷曲,头抬起,无下门齿,明显特点是上唇长并有卷绕伸缩性,在取食时能用来剥枝条上的叶子。
黑犀牛脚短身肥,皮厚毛少,眼睛小。栖息在丛林地带,以树叶为食。是分布最广、数量第二多的一种犀牛,分布在非洲东部和中部、南部的小范围地区,北至苏丹东北部,西至尼日利亚东北部。是非洲国家莱索托的国兽。
苏门答腊犀牛(双角犀),双角犀属的唯一物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体长240-315厘米,体重550-1100千克,平均体重仅700千克,最大个体1100千克。身披厚厚的红棕色的长毛。
苏门犀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与抚养幼仔时相聚。它们是犀牛中最吵的。现仅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与婆罗洲有零星分布,生活在雨林,沼泽和云林中。由于人类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受到破坏,该物种已成为极度濒危动物,全球数量仅存200余头。
2019年05月27日,大马最后一只雄性苏门答腊犀牛“塔姆”(Tam),不幸逝世。
印度犀(独角犀):体长2.1-4.2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1.1-2米,体重2-4吨。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单角犀牛,鼻子上只有一只长约60厘米的犀牛角。
该物种皮厚且十分大片,有数层的皱折,还有许多圆钉头似的小鼓包,好像披着一层厚厚的铠甲,但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此会定时去泥潭来驱除皮肤上的寄生虫。听觉和嗅觉都极佳,而视力相对较差。游泳技能优秀。奔跑时速度可达55公里/小时。
喜欢栖息在高草地、芦苇地和沼泽草原地区。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植食性,食物为草、芦苇和细树枝等为主。觅食时一次能吃下23千克的植物。雌犀3-4岁成熟,雄犀7-9岁成熟。每胎产1仔,2月底至4月底出生,孕期约17个月。寿命可达50年。分布于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
爪哇犀牛(小独角犀),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奇蹄目犀科,与印度犀牛是近亲。如今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仅存58~68头。越南的最后一头野生爪哇犀牛于2010年遭到盗猎。
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小:通体长2.5-3.5米,肩高1.6米,平均体重150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2300千克。有一支角,角长少于20厘米,皮肤为灰色。
爪哇犀和印度犀曾一度被认为是同一物种,事实上印度犀体形要大些,它的皮肤折叠稍微有异于爪哇犀,相对来说爪哇犀皮肤更加光滑。由于爪哇犀牛具有中药价值,因此被大量捕杀。
文中配图、资料来自网络、百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