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聚焦于影响圈

2023-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沼驿918

早上姐姐被唤醒后,始终闷闷不乐,嘴上嘟囔着“我讨厌上学,烦死了”,随后还发脾气在妹妹洗手时,争抢水龙头,妹妹又愤怒地向我告状。这样的场景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我又一次被孩子们的负面情绪干扰,情急之下,开启了父母模式,用控制和发火的方式暂时解决了表面的问题。

但我知道,这只是最愚蠢的解决方式,要想解决根源问题,还是要从思维的根本抓起。维克多·弗兰克尔,身为犹太人,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其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和能力。

这意味着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和责任感。所有积极主动的人都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他们会很有意识地选择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会因为外界因素或一时情绪而冲动行事。

反之,那些冲动行事的人很可能是陷入了消极被动的困局。他们把过多的时间精力集中于关注圈。即那些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物,比如他人的弱点、环境问题等,结果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便产生了厌恶、憎恨、放弃等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

前面提到我面对孩子们的情绪本能反应,我责备她们不该吵架,怪罪孩子时间安排不当导致睡得过晚,第二天起来晚,这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责,加重孩子对我的依赖性。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共情孩子的辛苦,以身作则地引导姐妹们互相理解,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最终影响孩子。

不论是能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的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都掌控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可以聚焦于影响圈的习惯、手段和看法,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