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亲子关系就是这2个理念:主动示弱与积极关注
之前写过十几篇文字,试图说明互动关系中两个重要理念,也是心理技术,即主动示弱与积极关注。
再简单区分一下二者不同。
主动示弱就是“慢稳止”,少说点,示弱点,与常识道理的“快准狠”恰好相反,心理与道理反着的就是这个理儿。
这个示弱之所以叫做主动示弱,隐含之意就是以自我为出发点,是“我要如何做”。
以自我谦卑、无知又自信的心理特性为起点,用主动示弱方式尝试着去处理人际关系。
而积极关注则是立足主动示弱基础上,以他人为中心,主动“看见”人家的长处、优点、好处、难得、积极,越是具体,越是细微,越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越是效果最好。
关注人家不足很容易,发现并承认人家长处需要不断训练,因为这是逆人性的。
上面这2点,其实就是自我在人际关系的四个阶段或者水平:自恋、共情、自尊、边界。
通俗说法是,问题根源在于把别人当自己,解决根本就是把自己当别人,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把自己当自己,进而能够把他人当他人。
亲子关系自然也是如此,作为家庭教育经历者和实践者,不得不说秘诀就是上面两条,更普通的说法是“闭上嘴,放开手”!
闭上嘴就是主动示弱,放开手就是积极关注,呈现出来就是“多祝福少担心”!
具体使用这个办法,还是要先区分再应对。
还是举例说明。
第一类情况,当我们自己不顺心时候,尝试主动示弱。
今年疫情缘故,很多大学上半年没有要求学生返校,不过孩子学校在6月份通知要求他们这个年级学生返校,属于全体要求,必须执行通知。
说实话我们家长高兴学校开学,毕竟家不是学习的地方,返校大有好处,至于疫情防控我们是相信政府和学校的,当然还有就是放心孩子应对能力。
不过孩子不高兴,尤其对比知道其他同级外校同学,几乎没有返校的,表现的负性情绪很严重,搞得我们很生气。
后来我们示弱,询问缘故,知道涉及考试等不顺心事情,也就释然了。
不如心意,发发脾气也要允许吧,遇到预期不合心意,还不能让人家发泄发泄吗!
可是,这个时候顺着说话,真不是容易事情,也正是如此折射出主动示弱的力量。
这个时候示弱是体现“一伙的”,提供心理能量支持。
还有好不容易拿到暑期实习机会,经过一周体验决定辞职,这也让我们做家长的诧异,不过还是理解和尊重为主,其实也是主动示弱。
第二类情况,当人家对方不顺心时候,尝试积极关注。
示弱是针对我们预期受挫的愤怒,主要处理自己的不顺心,而对方不顺心时候,除了我们的示弱,还有就是多积极关注,提供关系支持。
比如孩子参加暑期实习投简历,最有希望的一家,经过最后一轮面试,感觉希望非常大。当接到没有通过短信时候,我们正在外面溜达,还在讨论人家企业厉害之处,作为大都市企业,国际规范没的说。
那一刻,其实积极关注也好,别的安慰也好,都无法说出来,只能陪着问一句,“咋回事来”。
积极关注只能随后进行,比如共识为“能进入最后面试说明实力不错了,毕竟全国范围竞争”“不能通过面试说明这个老师不匹配咱的特点”。
当获悉孩子要从后来获得的那家暑期实习单位辞职时,我们吃惊之际,也意识到孩子经历了不顺心意思考,最后的结论是这是他自己决策的结果,独立自主意识强,支持。
第三类情况,当顺心如意时候,负责提醒,一起共鸣。
参加完那家暑期实习企业最后面试,很有把握的感觉,恰好又有另一家企业暑期实习内推生机会,不过面试时间与返校时间冲突,孩子起初婉转拒绝了。
后来说起此事,孩子他老妈说,前一家通知尚未接到,还是参加这个的好,至于时间冲突,可以改车票时间啊。
就是这个简单提醒后,又通知人面试官参加网上面试,最后经过几轮测试后,顺利拿到资格。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体验大师。
比如,原本抵触返校,实际上返校后不仅有益于学科考试,还顺便组队参加一个竞赛获得特等奖。辞掉暑期实习后,获得另一家普通实习岗位,实习结束还获得唯一最佳实习生奖励,还有不忘给他老妈网购生日蛋糕。这一切自然开拓了新视野,也品味了难得的“社会毒打”体验。
总而言之,所谓家庭教育体会和秘诀,不得不说就是主动示弱与积极关注,更普通的说法是“闭上嘴,放开手”!
只是,知道做到不容易,还是多尝试多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