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创业圈科技讯息

阿里的威胁从来都不是“反阿里联盟”,而是创始人马云自己

2017-12-22  本文已影响591人  企创网

企创网:关于中国互联网巨头企业之间的纷纷扰扰,一来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营销推广需要,互联网企业创始人作为企业最大的标志性符号,通过“斗嘴”就可以换来中小企业只能通过真金白银获取的流量,何乐而不为。另一方面,在创业过载,或者说互联网创业过载的当下客观环境下,一众互联网自媒体,可供获取流量的素材本也不多。于是但凡灵感匮乏, 就难免要再把几位巨头大佬拉扯出来,编排上几段逗逗闷子。

乌镇的互联网大会上,一场饭局引发了阿里系与腾讯系的“争论”。这种争论原本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中国网民都心知肚明一件事,阿里系和腾讯系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圈内体量最大的两大阵营,其业务覆盖互联网领域的方方面面,势必也就会在多个层面有所竞争与矛盾。但是,媒体们热衷看到由马云和马化腾“亲口”表现出对方的“敌意”,因为只有如此,吃瓜群众们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快感满足。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网络上曾流传过关于马化腾“怼”马云的两张截图。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两张截图都来自于微信朋友圈,而且都是因为马化腾言简意赅地点评了某一朋友的微信后,被一众媒体解读为马化腾又“怒怼”马云了。尤其是在第二张图片爆出后,更是被有些媒体形容成为,“反阿里联盟”正式启动成立。

这张图片的背景,是在12月初时,哈罗单车完成3.5亿美元D1轮融资,由蚂蚁金服、深创投富士达、威马汽车等共同投资。在10月底,哈罗单车与永安行旗下的永安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合并,这也是合并之后的首次融资。而通过此次融资后,阿里将成为哈罗单车的第一大股东。

在此之前,阿里已经在共享单车中押注了ofo,而在过去一年间,共享单车行业迅速被洗牌,除了腾讯系的摩拜和阿里系的ofo外,其余各二三线单车品牌几乎都处于生死一线。在ofo之外再次入股哈罗单车,从战略布局层面显然已无必要。经过前期市场和资本的筛选,ofo和摩拜作为幸存者,未来大概率上会走向合并。

那么阿里此时选择大资金量入股二线单车品牌哈罗单车,而且是以蚂蚁金服的名义入股,其目的自然显而易见,上图中马化腾的点评也一针见血:即进一步扩大支付宝的应用场景。这也是为什么支付宝在之前推出“免押金生活”的用意所在。支付宝作为阿里的未来,绝不能仅限于“支付工具”这一身份。

所以上图中马化腾的点评,其实只能说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怒怼”一词,真心算不上。

而上图中马化腾评论“反阿里联盟”的“物极必反”,更是被一众自媒体抓住了“把柄”,四处宣扬以马化腾为代表的腾讯系,已经成立了“反阿里联盟”,马化腾的这句“物极必反”,就足以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而事实上,小创倒想通过另外一件事,关于先前乌镇大会期间,马云与马化腾二人,分别对“赋能”一词,来为大家解读一下马化腾所说的这个“物极必反”,究竟是谁在反,又是反什么。

马云的“赋能”:“赋能其他企业做电商,但我们不是电商公司”,“我们是基础设施打造者,打造电商业的基础设施。”

马化腾的“赋能”:“赋能者,最终格局是要看被赋能者的安全程度。如果以后我百分之百的渠道都在你的生态里,基本上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上了,利润也掌握在别人的手上,什么时候把你的利润拿过来就是一句话。所以腾讯推的是去中心化的赋能,我们不会让你来我这租柜台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这个房子,建完以后就是你的,你的粉丝、你的客户以后就是你的了,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涨价,这就是去中心化。”

以上两句话,如果你读懂了,也就明白了二马在对于“赋能”,也就是所谓阿里系和腾讯系两家在构建各自生态链时的态度。阿里系无论投资哪家企业,要么就是彻底买断,要么就是主力控股,并且一般都会在随后的公司管理和运营中,强势介入。而腾讯系的投资风格,则正好相反,入股归入股,谈钱就谈钱,不过多干涉被入股企业的日常经营。用句当下时髦的话来说,腾讯是佛系投资,阿里则是魔系投资。

阿里和腾讯两家,目前最大的两大生态平台——天猫淘宝平台和微信公号平台的差异:天猫淘宝上的所有店铺,决定其生死的流量控制大权,牢牢控制在阿里手上。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双十一为代表的每次平台型大促,商家都必须既要参与活动,又想法设法减少活动力度。不参加活动,没有流量,自然也就没有利润。参加活动,已经将较大比例的利润拿来购买平台流量,如果再保持较高活动力度,那么势必就亏损。

而微信公号这边,则更多是由公号所有者自己想方设法做活动,投广告,拉流量,增粉丝。而不会有太多的经营者,花钱从腾讯这里买流量。粉丝一旦增加上来后,流量所有者也并未腾讯官方而是公号所有者。所有者可以自己通过结合电商或承接广告的形式,最终换取到收益。

所以马化腾评论里所谓的“物极必反”,其实是指那些原本和阿里有合作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无法接受阿里的合作方式,从而转投到腾讯这边的山头。这里的“反”,绝非某些自媒体宣扬的“造反”,而是“反作用力”。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媒体中所谓的马化腾“怒怼”马云。基本就和马云“怒怼”马化腾,刘强东“怒怼”马云等等一个套路。他们怼不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总有吃瓜群众想要让他们怼。因为只有他们怼了,大家才觉得这才符合中国千百年的内斗价值观取向。

而阿里的隐患和危机,从来都不是腾讯。事实上,我们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灭亡,归根结底都不是因为对手如何强,而是自身如何弱。

知乎上有关于“阿里巴巴的软肋是什么”的帖子,其中有一个人的评论非常有代表性。他认为阿里巴巴最大软肋,正是创始人马云自己。并且打了一个比方,如果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同时溺水身亡,那么股价会大跌的一定是阿里,腾讯则有可能是保持不变,百度甚至还有可能上涨。为什么如此?取决于三家企业目前的管理架构和企业价值观。

阿里是绝对意义上的强运营型企业,如此庞大的企业体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云的管理手腕。强敌环绕,资本反噬,卖家围城,信誉危机,监管风险,技术短板,人事重权等等一系列的阿里潜在危机,只要马云在位一天,就还能够压得住。各方势力要么忌惮于马云的关系网,要么默许马云的盈利能力,综合来看暗礁虽然涌动,但大致不会翻船。但是英雄成就于时势,阿里之内,再不能有第二个马云诞生,因为马云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人在企业存在。那么马云之后,谁能够压得住如此大的一盘局,目前还完全看不到端倪。

而腾讯,则是三家中最符合西方现代化管理架构的企业。不要说将来马化腾退位以后,就是现在马化腾在位期间,我们也较少看到其对于腾讯频繁性的战略、战术指导。相反,腾讯分布于各个城市的不同团队之间,互相竞争,反而市场能够竞争出一些令人惊喜的产品。微信由此而来,王者荣耀也是由此而来。所以未来大概率上,如果马化腾退位,那么腾讯平稳过度将是大概率事件。腾讯更像是君主立宪制的帝国,马化腾所谓名义上的君主,并不用每天都为帝国的大事小情殚精竭虑。只要议会能够发挥正常作用,并且不出现某一小团体权力过大的情况,大概率上腾讯都能够保持平稳发展。

而三家中的百度,其实现在已经不能够完全和另外两家并驾齐驱了。从市值来看,百度已经明显与阿里、腾讯隔开身位,与京东站在了相似的阵营。而新兴起的小米、新美大、滴滴、头条,同样对于百度的威胁很大。从这一企业现状而言,我们或许可以说,相比另外两家巨头,百度的掌门人李彦宏,在战略能力上的确有所欠缺。这和李彦宏的职场履历和性格息息相关,我们并不想否定他这个人,只是就事论事。所以如果李彦宏退位,换上其他更具想象力和执行力的新掌门执掌百度,那么依照百度目前的基础和资金,逆袭绝对不是没有希望。

更重要的是,阿里的竞争对手,和腾讯的竞争对手,显然不是同一级别的。按照目前阿里和腾讯的生态链布局,我们日益发现,阿里的重心都压在了以支付宝为核心的蚂蚁金服身上。金融这一行业的确充满想象力,但是也向来都是各家资本大鳄的权益所在。

“今天银行不主动改变,明天我们就改变银行”和“如果国家需要,那么我可以随时将支付宝上缴”这两句话,其实就充分说明了阿里的隐患和马云的忧虑。阿里越大,就越得不断向金融领域扩张,因为阿里本质上是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企业服务到了一定阶段,必然就是要涉及商业最本质的服务,钱的服务。而这一服务,从来都是掌握在国家主导的银行手中。往大了说,与银行争利,本质的确就是在“与国争利”。除非未来的阿里之于中国,能够成为三星之于韩国的程度,能够超越银行,代替银行为国家提供更大的利益。但显然,这并不现实。

而腾讯则不同,很多人都把腾讯当作社交公司,也对也不对。因为社交并没有直接为腾讯带来利益,而是为腾讯带来了流量。腾讯真正的变现工具,还是在大文娱这一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游戏,这一直都是腾讯利润的最大来源方向。而无论是音乐层面的QQ音乐、搜狗音乐,还是视频层面的腾讯视频,以及今年动作频频的腾讯阅文集团,剑锋所指的,全部都是大文娱这一层面。而在这一领域内,一来政策风险很小,二来未来空间无限大,三来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坐拥近十亿用户体量的腾讯相比,显然都太过弱小。

无论你是否喜欢马云,你都必须承认一件事,马云是近现代中国商业领域中,非常出色的企业战略大师。

阿里是战略大师马云的杰出作品,但是阿里显然找不到第二个和马云同样出色的战略大师,继续马云的辉煌与荣耀。更为关键的是,战略大师的最擅长领域,是战略布局。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不断放缓,新兴领域的出现和体量也会不断缩小放缓。当可供布局的客观环境不断萎缩的时候,战略大师的价值就会逐渐被限制。

这就好比是当今的德国和日本,为什么不会诞生马云这样的战略大师的根源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