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72)|以终为始,别为自律而自律
2021-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初十一
阅读记录#
阅读目的/碎片出处
- 碎片出处:别再被“自律”给骗了!真正的效率达人都在做这4件事
- 阅读目的:自控真的是一个很折磨人的事情,没有目标的自律终究为了自律而自律,会有可能发展成为强迫症。学习真正自律的方法,减小精力消耗,不要为做而做。
读后收获/感受
- 要点一:自控力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 自控力只是对某种现象的描述,它不是行为的原因,更不是行为的根源。
- 自控力只是对结果的部分总结,而不是产生动作的原因。比如以前中学时5点半起床去学校上早自习,这个只是老师对动作的要求,早上记忆力更好,还能抽出更多时间学习才是原因。
- 名人分享出来的自控行为,不可避免会经过包装或者有选择性的凸显。 只说自已努力的部分,好像成就都只是努力的结果,而事实上努力只是成功的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也很关键。
- 人的生理机能决定了我们做不到绝对的自律,一味主观上的自我控制是没有可持续性的
-
我们不能盲目地要求自己绝对自控,而是要清楚自己采取某个自控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自控行为有没有必要。
- 不能看到别人早上4点钟起床,就觉得自己非要4点起。
- 像我早上6点起的原因是,晚上时间太不受控,晨间的时间才是自己的,所以把运动时间放在早上。一般1小时,所以要6点起。
- 要点二:顺势而为。不盲目追求绝对的自控力,而是允许自己有懈怠的时候,有计划完不成的时候。
- 累了、困了就休息
- 想去放松就看看电视
- 生病了就去看医生、休息,
- 适度放松后再去完成该做的事情
- 疏导而不是封堵的做法,在快速满足你的欲望之后,反而会帮你释放掉压抑的情绪,从而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习和工作。
- 要点三:相较于计划失败后的沮丧或放弃,更佳的做法是分析计划为啥会失败,以及怎样去改善。及时调整
- 一般人执行计划的「标准」过程:计划失败→沮丧→选择放弃→过一阵子再订新计划→继续失败。
- 计划的执行失败并不可怕,计划只是指示出前进的方向,本身就是用来更改的
- 这和PDCA中的A环节一样,
- 调节过程后,计划的执行就是另一种行为方式了:计划失败→骂自己一顿→分析计划为啥失败→针对性调整→继续执行。
- 要点四:挖掘动力
-
人最好的内在驱动力其实就两个:欲望和恐惧。
- 就像小孩子完成作业一样,一种小朋友是想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还有一种是害怕老师和家长的批评
-
用好欲望
-
欲望会让你自己巴不得去做某件事,哪怕有人阻止,你也会克服种种障碍去争取
- 比如我现在计划买房子,不管一天怎么累,都要上网收集资料
- 越是低层次的生理欲望驱动力越强。此,你可以将自己要坚持的事跟这些生理欲望做关联,以增加自己坚持的动力。
-
欲望会让你自己巴不得去做某件事,哪怕有人阻止,你也会克服种种障碍去争取
-
利用恐惧
- 欲望的动力来自于想去争取某些东西,而恐惧的动力则来源于害怕失去。
-
从动力的即时强度来说,绝大多数时候恐惧都是高于欲望的。
- 比如老板安排晚上加班,你之所以不得不去的原因是怕丢工作
- 基于欲望和恐惧的不同特点,你可以用欲望来提供长期的动力,用恐惧来提供即时的动力
-
人最好的内在驱动力其实就两个:欲望和恐惧。
- 要点五:养成习惯
- 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最轻松的方式就是养成习惯。
- 习惯基本不会消耗你的精力,比如洗脸刷牙,从来不会有什么纠结的过程
- 对于你想长期去做的事,在确定了这么做值得后,不要一味想着靠自控力来坚持,而是尝试将它转变为习惯。变成习惯后,在其他人的眼中,你就是一个「自控力」爆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