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读史小记

2021-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城外的阳光sun

商鞅变法对于神州历史来说,是一次“春秋”不掉的重要事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史实。

周天子代商后,采取的依旧是“封建”这种治理方针,天下被封为大大小小星罗棋布地邦国。

所谓“封建”,封是指周天子封给功臣以诸侯名爵位与各地,建是指这些被封的诸侯建立自己的城邑邦国,这些诸侯和周天子的关系是朝贡体制,也就是说,首先承认周天子是周的统治者,自己也归周管,然后就是时不时地给周室送点特产就完了。

秦的先主秦非子,是周天子的养马官,周室被“少数民族”的野人西戎骚扰,周室本身军队太少,打不过这些西戎,于是就迁都跑路了,而这个时候养马官立了功,(因为马养的好。)于是就被周天子给封了一个“伯”的爵位,周天子安排嬴姓的秦先主去打西戎。

这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由来,天下候国、伯国林立,时间一长,为了各自的利益,就互相征伐。仅春秋时代,史书就记载大约发生了300次战争,也就是说平均三年就有一场。

诸侯多了,治理各个诸侯国的理念就多了起来,于是“百家争鸣”出现了。百家争鸣,有五大著名的议题:天人之辩、人性之辩、义利之辩、王霸之辩、名实之辩,而这些都是百家争论不休的理念。

商鞅是一个法家门徒,他是如何变法,把一个百里的小伯国给治理好的,史书记载的比较详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如果说商鞅像电视剧里“演义”的那样,坦然受缚舍身取义,说不定他还真能成为一个为法殉身的圣人。可惜就史书所载,商鞅最后的挣扎显得特别难看和愚蠢。

秦孝公亡、秦惠文王继位,公子虔(这个公子,是指诸侯之子。)一班人要清算他时,商鞅第一反应是逃跑,结果因没带验传被拒于客舍之外,于是就有了作法自缚的成语。

验传制度,是秦国的“身份证”和“介绍信”,是在竹简、木板上写的,秦人出门必须带在身上,不带就要被抓,抓住了就判刑罚款。客舍,都在交通道路的路口上,那个时代都是“国营企业”,管理客舍的一般是亭长,大汉天子刘邦就是亭长出身。

春秋战国时期,野外和现在可不一样,人口稀少,人都住在闾里,就是有围墙的村子,还有专门管理开门的小村官,是村三老之一。也就是说野外特别危险,猛兽,原始森林到处都是,没有路,不好走。

这个商鞅也确实是一个有点智慧的人物,验传制度毕竟是他搞出来的,所以自己很熟悉,于是就伪造了验传,等到他好不容易靠着伪造的验传出了边境,渡过大河(黄河)回到魏国的时候,又出了问题,这是因为商鞅当年欺骗挚友公子昂,不但如此,还帮助秦国杀魏人无数,商鞅是魏国人,这个时候魏国人就拒绝收留他,最后还故意将他赶回秦国。

商鞅是法家门徒,法家的信念是“变”,绝不拘泥于一时之困,他既是没办法也算是能折腾,商鞅又从魏国河外回到了秦国自己的封地,他因为变法被秦国封成了一个小诸侯,然后商鞅开始纠集部属,发动邑中士兵,不造反不行了,就向北进攻咸阳,谋求最后的生路。

可商鞅只是一个搞变法的法家门徒,不是研究兵法的兵家,他组织的军队根本不是他变法后,秦国重新训练出来的军队对手,这绝望之下的挣扎,很快就被秦国扑灭,商鞅在乱军之中被杀死,死了后身体还被处以五马分尸之刑,全家也被族诛,还留下了“莫如商鞅反者!”的告诫,为秦律里的谋反罪加上个一个血淋淋的案例。

电视剧里演义的商鞅弄了一出“历史虚无主义”,这里特意来更正一下。

商鞅虽死,好在秦惠文王英明,商鞅为秦国制定的一整套法律没有废除,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秦王扫六合、大一统之事了。

读这段历史,不是看一个过去的故事,是以古鉴今,也是为后来一切的“改革家”们提个醒!商鞅为秦制定律令那天起,就注定他的结局了。

商鞅的败亡,首先是政治上树敌太多,结怨太深,丢了上层,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商鞅变法为秦国确定了以军功分地,就是说,别管上层官员封的是什么,都必须去战场上砍人头才能获得土地,而拥有大量土地在那个时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其次,商鞅也没让当时的底层秦人心生爱戴,这是因为商鞅制定的法律特别严格,比如,一个人在路上,看到百米内有人拦路打劫,如果不去制止,那么就违法了,罚款判刑是常态,整个秦国就没有很富裕的人家,这里面有两个特例,一个是养牛羊的,乌氏;一个是开矿的,寡妇清。但是这两个特例最后还是被秦始皇给收拾了。

于是商鞅死的时候,秦国百姓竟无人怜之。

商鞅败亡另一个原因是,他的权力完全是依附于秦君,秦国律令也是围绕君主为中心构建的。无论是秦君还是秦律,经过变法后,都不会允许一个占地颇广的大封君存在。秦孝公在位时还信重他,一旦换了位君主,势必杀之而后快,这也是鸟尽弓藏的故事了。

太过依赖君主,太过尽力为国做事,不惜四面树敌,势必危如朝露,最后君崩臣死,商鞅、吴起之事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