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教与学》

2019-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tliu223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批判性思维是非常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然而,如果细细深究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批判性思维这个词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代表着怀疑一切,也有的人望文生义地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要不断“反主流”。而今天要聊的这本书《批判性思维教与学》,就正是为我们揭示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与价值的作品。

本书的作者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这本书既包含了他在人生低谷期借助批判性思维方式重振心态过程中的感悟,也囊括了他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所做的经验总结。这两部分与今天就暂且忽略,有兴趣的话可以找实体书去看。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一种谨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的能力。
——逻辑学家 理查德·帕克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大部分的结论与断言,其实都是很难精确地以逻辑来证实或证伪的,因此我们就需要依靠证据的多少及可信度来做出判断。

常见的证据包括以下几种:
1.源自自身的证据,包括直觉与过往经历。
2.源自他人的证据,包括传闻、故事、典型事例等等。
3.权威性证据,包括数据、研究报告、权威人士意见等等。

任何证据其实都有适用性问题,而批判性思维就是以开放、求真的态度来衡量证据的思维工具。

在这本书中,作者是从行为模式的角度来定义批判性思维的。作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发现假设的过程,可以揭示我们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假设,并检验其中有多少合理之处”。

二、常见的假设类型

要衡量假设的合理性,首先需要了解假设的基本类型。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常见的三种假设类型:

1.范式型假设。构成基本世界观的假设,是最隐蔽最难发现的假设,构成了最底层思维。
2.规范型假设。指导在特定情况下应该怎么样的假设,是我们日常的行为规范。
3.因果型假设。解释有关世界如何运转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出改变的假设。

从层次上来说,三种形式的假设是依次上升的。因果型假设最容易被察觉,也最容易改变;而范式型假设则往往要在遭遇重大事件时才会发生改变。假设通常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的区别。

三、如何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增强自省的能力,反思自己内心中的三种形式的假设;其次要学会客观评判事物,特别是要学会从不同视角来看问题;最后是要掌握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具体现实案例中的能力。

在本书之中,作者设计了四种提升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1.社会学习
组织安排不同种族、宗教信仰、社会背景、职业标签的人共同讨论问题,尽量避免由于小圈子内部交流而导致相近的偏见与刻板印象被强化。

2.示范效应
通过正反方示范、交换论点等方式,学习如何礼貌地提问、如何在不掺杂个人评判的基础上提出证据。

范例:
多讲一点……的情况,好吗?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是说……
我有不同观点,理由如下

3.具体经验
通过情景分析、案例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将批判性思维运用于具体实践中的能力。

4.困境迷惑
人们往往只有在遇到困境或重大挑战时,才会真正去直面自己的底层思维和范式型假设。困境迷惑就是通过设计出人意料的场景或事件,让学生感到不安,逼迫他们脱离舒适圈,认真反思自己的假设模式。

四、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

开篇时也提到过,虽然批判性思维是当下的热门词,但很多人对其含义都不甚了了。常见的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包括:

1.批判即否定
诚然,批判性思维

2.失败主义
3.哲学慧根
4.认知游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