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成长希望之诗,光明之诗专题建议和意见受理专题

写在简书两周年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531人  翠娥Z

入简书2两年了。不长不短的是时光,不多不少的是收获。

2年间,徜徉于书香与文字里,想万事,思万物,笔耕不辍,悲喜交加。兀自茫然间,脚步未停,蓦然回首,已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前几日,11月28日,简书温馨提示我:两年写了130篇文章。我自己没仔细算过。那些公开的,未公开的,正儿八经的,乱七八糟的,分行的,不分行的......其实写得挺多的,之所以不去统计,是因为每每回头看时,只经历了短暂的时间洗礼,能拿得出手的文却寥寥无几。

入简书之前,我对写文自带恐惧。是简书改变了我,从恐惧到消除恐惧,从消除恐惧到慢慢喜欢,这些个转变都是在简书里实现的,而且变得很快。毫不含糊地说,是简书,让我在文字里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在简书的陪伴下,先是一个人默默写文,后来也尝试参加官方的征文活动。虽然无数次对自己说重在参与,但内心是非常希望获奖的。

我很珍惜心中燃起的这种积极的渴望,让人犹如回到了年少时,激情满满。

何况,简书征文与工作无关,与世俗无关,与所谓的权力、背景都无关。让人觉得特别踏实。

两年里,先后参加过官方散文专题、美食专题、谈写作专题、诗专题的征文,前前后后参加了8次,分别获得2个一等奖,4个其它奖项,每次获奖,对我来说都是一场惊喜。

可惜的是,简书至今都没有颁发一个奖状给我,留作纪念,让我没有机会在现实生活里得以嘚瑟那么三两次,或者五六次。这点真的好遗憾。

若要给简书提意见,我想说,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自由写作平台,这点颁奖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嘛。

整个2017年是我在文字的世界里进步最大、收获最多的一年。

查了一下自己的购书记录,2017年买了近4000元的书,之所以买这么多书,是因为在我之前的时光中,我读的文学类的书籍相当有限。来到简书,发现很多都是人文历史专业的大咖,在他们的文字里,让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人文世界,一时之间,对人文类的阅读变得如饥似渴。

之所以花时间来阅读,又是因为写作水平十分有限。

还记得刚入简书,辛辛苦苦码的文,经常被散文专题拒稿。当时,有好心的编辑会善意提点我“形散神不散”“多读经典散文”......编辑的提点,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零基础”的学员,有时也会心灰意冷,但小草不放弃成长,才会迎来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繁荣,我相信一切不美好的开始都是为了更多的美好。

不会写,就多看别人的文字;写得不好,就多琢磨,反复推敲。一路走来,虽没有看到繁花似锦,没有签约,也没有出书,但也嗅到几缕不经意的馨香,是久久萦绕、让人沉醉的馨香。

写在简书两周年

在推开写作之门以前,我是一个马拉松爱好者,注定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人。

三年的马拉松生涯,让我重新认识了以前体育不及格的自己,运动带给我的是体质的改善,工作压力的释放,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啧啧称赞“小人儿大能量”的与众不同。

能动亦要能静,要活跃也要专注。

2017年除了坚持每季度跑一个半程马,我并没有向大家期待的那样去挑战全马,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读书写作上。

写出的文字,放在简书里,一些自己觉得写的不错的文,我会尝试投到系统内部的报刊里。2017年登上报刊的大约有10篇。

2017年10月,开始收到上级报刊编辑的约稿。记得当时编辑说要登在头版,说她喜欢读我写的文章,很有味道,就指定我来写。

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刚好准备休假,编辑说:“那你先安心休假,稿子的事不急。”最后说她会等我。

她越这样说,我越觉得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休假期间,还是尽快交了稿。

没想到,就是这一篇人物通讯稿,今年被评为年度通讯类二等奖。

那时,几乎每期报刊都有我的文,有时编辑稿子不够的时候,会直接找我拿稿,很多时候我只用将简书里的文翻出来,适当修改就交出去了。

刊物上露面的次数多了,同事们见到我,渐渐多了关于对我文字的称赞。

跑步和写文,都不是我的主业,我只稍稍坚持了一下,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

因为跑步,认识了很多跑友,在单位组建了跑团,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跑步中。连续两年以单位的名义,组团参加了“广州马拉松”赛事,活跃了职工文化,也为企业作了宣传。

关于写文,奠定了工作上的另一项技能。

2017年参与省级朗读比赛的文稿撰写,获得团队第二名;参与市里的职工文学创作大赛,我的文章获得三等奖,并结集出版;在2017年省行业报的年度评比中,我的文章获得通讯类二等奖,散文诗歌类三等奖;能获得这些让我无意间多了一份满足,每每想起,都很开心。

没想到就在前两日,11月29日,同事递给我一本证书,我以为是之前获奖的证书下来了,但打开一看,看到《听雨》获得了广州地区副刊类三等奖。

一篇2000字的小散文,竟然也获了个奖。这份意外,一下子就驱赶了工作的忙碌感,让人感受到这个清朗的秋日里,有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高兴了老半天。

每次,当我的领导看到我的文章被刊登或者获奖的时候,会第一时间表扬我。

除了表扬,还有鞭策,他说争取明年拿个一等奖。我说,怕是很难,您看获得一等奖的文章署名是三位作者,而且其中两位是名校中文系的高材生。他说:“这有什么好怕的,我觉得你完全有这个能力。”

我知道他说这话也是领导的艺术,但他懂得赞扬、懂得鼓励,这一点让我一直以来都心存感激。

后来,只要我的文章被上级报刊刊登了,他都会在KPI考核那里给我加分,还会从文章素材的选择上给予指导,会排除万难让我多去基层,多参加系统外的培训,这些是我单单坐在办公室或者多读几本书怎么也得不到的。

写在简书两周年

2018年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但在简书里写文写得少了,重心回归到了工作里。

着手写一些现实的题材,写身边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写平凡的岗位上涌现出的平凡的人和事,尽我的能力把他们身上那些寻常人见不到闪光之处挖掘出来,让更多的人学习和进步,让先进精神得到弘扬。

很多时候,推先评优也是要靠事迹和材料去支撑的。

今年年初,单位里的外来工参与全市优秀外来工的评比,250个名额最终评选出150人,我单位选送了2人,材料由我来写。

当我把写好材料交给领导审核时,他很认真地看完,说:“很真实,很感人,如果我是评委,他俩就通过了。”

最后,如他所愿,选送的2人全部当选。荣誉的获得,为2名来自外省的打工者及其家属共同获得了入户广州的资格。

如此这些,我觉得我能用文字,为这些默默奉献的平凡之人助一臂之力,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付出,看到他们的品格,让他们有所付出,更有所获得,这是多么荣幸的事。

2018年,我还两次跟随电视台记者去采访,并参与电视台一台节目的筹办。学到了很多关于采访的技巧,也增长了见识。

以前,如果遇到这样的工作,我会觉得压力很大,无从着手,毕竟文字不是我的强项,没有底气,很多时候都会很不情愿地想要逃避,就算承担了,也是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来对待,内心是一万个不乐意。

如今,经过在简书2年的沉淀后,再写这些文字已是日渐熟手,很多即便不是工作任务,只要是内心有所触动的,我都会主动自觉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写到:“一份有意义的职业意味着关心他人,奉献价值。”渐渐的,我感觉到,在我的工作中,用自己的笔书写一张张朴实面孔,书写他们金子般闪光的心灵,书写他们的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写发生在他们身上点点滴滴的感动、大大小小的温暖,文字里,我的内心也日益丰盛,并感到无比愉悦,这或许也是我的价值所在。

然而,我不并是单位里文笔最好的写作者。我也曾希望能挖掘几个文笔好的,分担一下我的这些不是正事的事,奇怪的是,调查了几个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员工,发现他们踏入工作岗位后,都陷入了忙碌与浮躁之中,极少有人还能保持写作的状态,就算有,也只是迫于工作宣传需要。或许,他们觉得写作跟工作看起来是那么毫不相干,即便有稿费,也是完全可以忽略的部分。我对他们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所学所得,感到十分可惜。

2018年收获的都是2017年努力的。我相信,关于我在文字里的获得,远远不止这些,但无论以后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要立足当下,相信一切努力不会白费。

因为写文,在简书里,凭我自身有限的金融知识,认识了一位简友,后来进入了他的读书群,群里都是我平时接触不到的金融行业的高端人士,在他们身上收获了很多快乐(看智者聊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也一起读了很多书,还组织了一场广州地区群友的见面会,很难得。

见证了一位简友出版书籍,从广州市青年作协会员升级为省作协会员,他说可以推荐我到广州市青年作协,我没有答应,我认为自己离“作家”这个身份还很远,毕竟我才写了2年,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从心理上我都不能承受其重,我还需要沉淀。这里再次感谢他的帮助。

因为写文,系统内的一些文字爱好者们也主动找到我,有时大家会互荐书籍,会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不足,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朋友直接把他读中文系的读本拿给我,说希望我读有所获。

对于这些,我都很感激,我仅仅凭借一份无意间对文字的热爱,就赢得了他们的肯定和鼓励,甚至援助之手,为我人生的成长和进步又打开了一扇门,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在这里要感谢简书,无论是起初的盲目写文、点赞、互粉,还是日后的鞭策、学习、积累,到渐渐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简书都功不可没。

如果说我所在的职业平台是一个舞台,能让我站上去,那么简书就是我在这个舞台上的一束追光,照亮了舞台上小小的我。

简书2周年,正值岭南初冬时节,恰有紫荆花一朵朵绽放,有异木棉满树地绚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我心悦于这样的明媚,更心悦在文字的历程里,继续走进自己空谷的世界,继续听到不绝于耳的回响。

再次感谢自己,感谢简书!也感谢在我生命里不期而遇的你!

写在简书两周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