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念
文/巫婆梅
我是一个有理想却不是一个为之坚定不移的人,所以所有我做的事都是半途而废的,就好比小时候立志要考清华北大,后来立志要环游世界,再后来说要游遍祖国......曾经的理想实在太多了,无法一一列出。最后,以上无一例外的,没有实现过。
我总是问自己,这种半途而废的特质是遗传了爸爸还是妈妈?然而并没有答案。我也曾经问过爸妈,他们是否有过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以此来确定我究竟随了谁。爸妈的回答却很简单,没有!因为他们年轻时的理想也很简单,吃饱穿暖有房子住有工作做有田地耕。
慢慢地,我也不去追究自己究竟随了谁,就让这种半途而废追随着自己。于是,兴起时勤奋,废寝忘食,奋笔疾书;索然时懒惰,无所事事,漫不经心。频繁地执笔构思却还是挤不出一些像样的文字,也是我近段时间的状态,大概我仍然处于懒惰的阶段。
虽然半途而废是我常做的事,但有些种子一直埋在心里。于是,我总在找些能让自己动起脑子,提起笔的事来做。提笔须要有墨,所以我先读起了书。读书也是一件难以坚持的事,但一个人坚持不了,一群人总能坚持下去。就这样,有了一群人,一起督促读书,不规定书目,不规定期限,只规定每日一读。
从女生节那天开始到今天,已经坚持了100多天。这100多天里,读完了《曾国藩家书》、《流浪的地球》、《呼兰河传》、《花间集》、《人间词话》,而《朱自清散文集》因为书本实在太厚太大不方便放床头,读了一半便暂停至今;《1984》是国外的政治类讽刺小说,大概是对这类话题不太敏感,读了两章觉得索然无味于是也暂停了。
说实话,读了这么多本书,我依然觉得自己写不出什么好的文字来。大概是因为并没有很理解书里的话,没有很深入地体会书里的人事物。于是,我应该要怎么读书呢?是为了读而读吗?这种读而读就像女儿为了完成任务而吃饭一样,明明吃饭是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为什么成了每天的任务呢?而我读书,怎么就成了任务?
我想,读书不应该只读一遍,也不应该囫囵吞枣地读。或许应该回到读书时候,老师教我们的:小说讲究人事物,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而这些人事物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发生的?这样就能读懂整本书了。
我又在想,我读书是为了写啊。读懂书了又能怎样呢?我也不需要答题。或许,我又应该像老师教的那样想:什么样的环境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情,环境要怎么描述才能既有美感又通顺,心情要怎么写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只有读懂了书才能写出符合心情的环境,写出能表达角色心情的引起读者共情的文章。
我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写,所以我不应该给自己定一个读多少本书的目标,而应该给自己定一个理解多少本书的目标。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写,所以写也应该有目标。那么目标不高,一个月一篇就好,总需要提下笔才能知道自己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或者是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