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同理倾听?
这篇文章是有关9月23日我在共读吧学习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温暖故事。
自9月12日起,我在共度吧与一群伙伴共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这是我自2017年起第3次与人一起共读《非暴力沟通》了。之所以能第3次参加是因为我认为非暴力沟通太有用了,也是因为我将体验一种全新的共读方式。
共读吧的共读,是由4~6人组成小组在线上语音方式共读,每次一个主题,共读一小时,共读一般包括三个环节:
1.准备环节:包括自我介绍、共读公约、静心连接;
2.共读与分享:包括轮流朗读(PPT内容)、讨论分享;
3.收获确认:每次有不同的主题卡牌选择,选择与自己有连接的图片,分享自己的感悟,同时对于本次非暴力沟通学习内容做一个内化确认与行动承诺。
这种全新的共读方式给我带来全新的读书体验,全然不同于之前的自己读书,也不同于之前的共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分钟的冥想静心连接、讨论分享与卡牌选择与分享。
我从一开始就爱上了这种共读方式,安静、全然投入、每次清晰的主题、每次随机选择的共读成员、每个人不同视角的分享、不同的生命故事、好多好听的声音……我沉浸其中,参加别人带领的共读,也尝试了自己带领共读。在一次我带领的共读中,我和来自北京的黄丹老师甚至约定将来到了80岁、90岁,依然到共读吧来共读。
我记录的这次温暖的共读,是我在共度吧第30次共读时的故事。这次共读是早上6点10分开始的,是由刘玲老师带领的6人小组,成员还有:如兰小憩、萱草、Alinwu、吴鸣华。之所以记下她们的名字,是想要向她们表示感谢,感谢她们的温暖陪伴!
这次共读的主题是:持续倾听与自我同理。提到自我同理,你会想到什么呢?我想到的是将手放在自己心口,深呼吸,向内走,安慰自己,关爱自己,疗愈自己。
那么持续倾听与同理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教给我们的重要内容。我们共读的内容包括5个部分:
①持续地同理他人;
②引导对方充分表达,使其获得深层同理;
③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时,先同理自己;
④非暴力呐喊或暂时离开现场;
⑤同理倾听的小结。
其中有实操要点,也有案例分享(如图)
如果你感兴趣,不妨先停一下,先不看我下面的故事,而是停下来,读一读我的图片分享的内容。看看你收获到的是什么。然后和我们一起进入讨论与分享环节。
好了,下面进入讨论与分享环节,我自己要分享的感触最深的是其中的两个案例。其中一个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听取一个母亲诉苦的案例,期间马歇尔博士持续地倾听与同理这位母亲,引导她充分探索和表达自己。这位母亲首先诉苦的是“我的孩子简直难以理喻,不管我要他做什么他都不听。”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持续同理倾听中三次探索这位母亲的感受和需要,分别是:伤心—想要连结;内疚—希望能更多理解孩子;气馁—想要加深与儿子的情感联系。我跟着这个案例,体会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耐心、用心与入心,因此决定以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做为榜样,好好练习持续同理倾听。
另外一个案例则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疲惫至极的工作之后遭遇家里打闹的孩子时对孩子们的“非暴力呐喊”:“我现在很难受,真的不想来管你们打架的事情,我只想要安静一会儿!”
对于这个案例,鸣华和刘玲都联系自己日常生活,讲到了与孩子沟通时自己“非暴力呐喊”的应用。鸣华讲到自己的窍门是:停下来,深呼吸,同理自己。刘玲则形象生动地讲到了自己日常与孩子沟通中先是“非暴力呐喊”,然后在感到有伤害自己或家人的情绪风险时离开现场的家庭公开化操作流程。让我们在忍俊不住的同时,体会到了她的智慧与坦诚。
如兰小憩则深入细致地总结分析了共读中有关倾听主题的四次共读的收获,带我们更好地串联理解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关于倾听的核心教导。萱草和Alinwu也分享了她们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在我们畅快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之后,刘玲分享了一个点醒我们故事,这是一个盲人点灯的故事。讲的是在电灯出现之前的时候,人们在漆黑的夜晚出门,经常容易撞到彼此。一天一个禅师出门,在被人撞到几次之后,看到一个提灯的盲人,忍不住问他“你眼睛又看不到,为什么还要点灯呢”,盲人的回答是“虽然我看不到,但是我点灯可以让别人看到我,也让别人看到路。”刘玲解读这个故事,说她由此想到了同理心,这个盲人无疑是非常有同理心的,他看到了自己的需要,也看到了别人的需要。
盲人点灯的故事,用在这里带给我的感受是太震撼了!这个点灯的故事,是不是也点醒了你呢?当你有痛苦情绪的时候,是不是需要“非暴力呐喊”让人注意到呢?你是不是能持续地同理他人,让他人看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呢?
刘玲还分享了她联想到的“自证预言”,就是当我们心里有一个假设和判断时,我们 会按照自己的假设与判断来行事,结果往往就是我们预言的假设和判断。她以此提醒自己和我们,要保持空杯状态,不随意评判自己和他人。这也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核心逻辑:不随意评判。
刘玲班长的分享将我们带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带着这种“啊哈”的体验,我们进入了选卡环节。我对选卡充满期待,因为每次都是美丽的图片,带给人美好的感受、启发、期待或沉思。这次选卡的主题是故乡。看到这个主题,我的心不仅微微一颤,以前都是观心卡、能量卡,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故乡卡。
为什么这时我的心有颤动呢?这是因为我在前一天晚上出门散步时,看到广场上有社区组织的庆祝二十大的演出,听到了《我的老父亲》这首歌,当时想到了已经去世的父亲,也想到了我的家乡。我不禁心想:怎么这么巧?
投身浏览这些图卡,有乡间小路, 有独立的老屋,有湖有海,有太阳、有月夜、有花有草……突然一只蒲公英的画面映入眼帘,不知为什么,我就选择了这只蒲公英。(如图)
在分享卡片感悟时,我先讲出了这只蒲公英的形状,其中一半的种子已经离开,还有一只种子飞在空中,蒲公英之上,还留守着一半的种子。我想说,这是我离家多年的一种感受,离开家乡,自己像是一只漂泊的种子,在一个新的地方扎根生长,时刻会想起自己的家乡。
但是当我讲到这里时,突然一股思念升起,我想到了已经去世的父亲,想到了《我的老父亲》那首歌的内容,陷入了强烈的悲伤思念中,没有及时言说的爱与感谢、种种遗憾、深深的内疚……各种情绪喷涌而来,我哽咽了,继而泪流满面,无法言语了。我努力控制自己想说下去,可是根本不行,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哽咽着说“有请下一位”。
我一边哽咽,一边禁不住有些自责:在这美好的早晨,应该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力量的,怎么弄成这样?我一贯是努力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力量的呀……然而,事实就是:我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下面的环节,我其实有些模糊了。只听到接下来的如兰小憩在短暂的静默后用温暖的语气安慰了我,大家在共读房间里纷纷发表情抱抱我,然后Alinwu和刘玲也讲到了自己的父亲,讲到了自己的内疚和遗憾,Alinwu还将自己选择的太阳花与自己的成长故事联系起来,这时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温暖,我在慢慢回归和复活。
这时,我想起了共读吧的发起人海宝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同理就是当别人掉进洞里时,告诉他,我也掉进去过,我刚刚从那里出来”。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所谓“同理”就是带着尊重来理解他人的经历,全身心地聆听他人。我在共读吧,学习同理倾听, 跟作者联结了,跟我的共读的伙伴们联结了,而更深刻的温暖体验是,我被同理倾听了……
共读会结束后,我告诉这次共读的伙伴们,其实蒲公英在我心里还有另外一层的意义,它孕育着希望,孕育着在新的地方扎根、成长、散发的力量,也意味着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开放的体验,我祝福大家每一天都有新的希望和力量。
这就是我的学习同理倾听的故事。这一次,我真正地体会和学到了什么是同理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