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可以认命,但绝不能认怂

2018-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微习惯养成

无论写什么,从每天50字短文开始,记录生活点滴、提高写作能力。第25天


01

曾有同事很委婉地指出过我的缺点——过于理性,让人觉得很无趣,不容易接近。

“理性”的评价我觉得挺客观,毕竟当我面对一些事儿时,大多时候都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这种理性也有逐渐占领高地的趋势。

“无趣”的评价我觉得也挺靠谱,毕竟我不爱凑热闹,不爱喝酒,不爱打牌,慢慢地也不爱玩游戏、不爱追剧,生活似乎也没什么有趣的事儿了,所以整个人就只剩下了无趣。

要说“不容易接近”,我自己倒没觉得,或许自己不爱笑、不会聊天,让大家误认为高冷、难以沟通吧。

但不管好的还是坏的,这都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没有办法把好的都留下,把坏的都丢掉,所以只能任由它们共同存在,组成我这个还算完整的个体。

性格使然,都是命。

其实,我一直觉得“命”这个东西很神奇,你说它不存在,可人们总是一口一个“认命吧”,一口一个“都是命”。你要说它存在,可是又存在于哪里?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命运使然”,努力后成功了是“命好”,努力后失败了“都是命”,离婚了是“命中注定”,中彩票了“有那个命”。

我自己真切地体会到“命”的存在是高考过后。

02

自从高中分了文理之后,我的成绩在那个小县城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我从不贪玩,拼命地学,咬着牙在学,只为了能考一个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

可是高考却跟我开了一个玩笑,我在三年的马拉松长跑中一直都处于领跑集团,可是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却掉了链子,高考第一志愿落榜了。

要知道那并不什么名牌大学,往年分数也没有高的离谱,我就是在如此保守填报志愿的情况下,还是遗憾落榜。

查到成绩之后我哭了很久,觉得三年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觉得人生的不公怎会如此残忍。

我没有选择复读,因为我认命了,我去了另一个并不想去的城市。

大学的生活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一直是我向往的,但我却一直没有走出高考失利的颓废。

不再想好好学习,不再要求自己努力上进,网吧、宿舍、篮球场就是大学生活的全部,我甚至都没坐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过书。

我认命了,我对命运认怂了。

03

可是,总有些认命却不认怂的人。

同年级里有我一个老乡,应该说她的过去比我更风光,是省重点高中的学生,成绩比我更优秀,被调剂到这个学校比我更冤,高考失利对她的打击应该比我更大。

虽然她也认命了,跟我一起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但她却没有颓废,没有对命运认怂,她选择了一段与我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刚一进大学她就确定了考研的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的生活就是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

当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睡觉时,她永远都在第一排认真地做笔记;当我在网吧里废寝忘食地厮杀时,她却在图书馆里安静地看书;当我在篮球场上消耗青春时,她却在自习室里有条不紊地朝着计划前行。

最终,她如愿考上了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骄傲地给命运一个回旋踢;而我,除了一地鸡毛,只能很怂地离开了那座虚度了四年的城市。

04

如今再回想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除了遗憾和后悔,我再找不出其他值得炫耀的事情。

也许它就像一张照片,邋里邋遢的自己无助地走在活力四射的校园里,那种反差时刻在提醒着自己——看,那个怂货一无所成。

所以我把那张照片时刻挂在心里,时不时地抬头看看,提醒自己,哪怕命运再不公平,你也有选择抗争的权利,哪怕嘴上喊着认命了,但心里一定不能认怂,没有努力过,又怎会知道命运接下来的安排是好还是坏。

往往只需要比别人再多坚持一小会儿,也许你就能得到命运垂青的机会;往往只需要再对自己狠一点儿,也许你就能看到自己坚强的样子,伟岸,不轻易认怂。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习惯养成(minihabit)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